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兒童>正文

兩歲寶寶愛“自虐”怎麼辦

一、兩歲寶寶愛“自虐”怎麼辦

二、孩子為什麼會有自虐行為

三、孩子有自虐傾向怎麼辦

兩歲寶寶愛“自虐”怎麼辦

1、對孩子要有包容的態度,允許孩子犯錯。

不要因為犯錯而打罵孩子,否則很容易讓孩子出現“我是不好的”的心理。 梁建恒說,父母應該允許孩子犯錯,並且在說話時也要注意,避免將錯誤與孩子的本質聯繫起來,譬如不要對孩子說“你沒用”、“你沒出息”之類的話。

2、要善於關愛孩子,觀察、感受孩子的情緒和心理需求。

需求和要求是不一樣的。 父母應該滿足的是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要求。 譬如孩子不斷讓爸爸媽媽買玩具,卻從來不玩,“買玩具”是他的要求,不一定是需求。

買玩具的要求背後可能是因為某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一般來說,這種不斷要求父母買玩具卻從來不玩,實際上是源于父母的關愛、陪伴不夠,便要求買玩具來獲得父母的關注。

正因為有這個需求的缺失,即父母的關愛不夠,才會衍生出買玩具的要求,這都需要做父母的你去細心的觀察、感受……當需求得到了滿足,可能孩子的要求也會慢慢地變得合理。

3、“不理會”的冷處理方式是不可取的。

不理會,寶寶只會因此感受更多的冷漠和被忽視,覺得自己沒價值、不值得被愛,還可能會為以後的抑鬱症打下基礎。 所以,3歲前的孩子一定要儘量的去關心他、滿足他。

當然,這種滿足並不代表事事順從,它也得講究方法。 譬如,寶寶一旦哭鬧,有些父母為了不讓他哭,就會想方設法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是不科學的。 其實,孩子哭是說明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此時,你應該做的是去陪伴他,瞭解孩子的真正需要,並去滿足他,而不是盲目的哄,或是乾脆不理會。

4、問題的關鍵點在於父母對孩子的關注。

問題的關鍵點在於父母對孩子的關注是否足夠,又能否能讀懂孩子的真正需要。 一般來說,心理缺失較多的寶寶比較容易出現自我攻擊的現象。 如果這種行為一旦重複多次,就可能會形成孩子人格的一部分,長大後更容易出現自虐傾向,需要父母引起重視。

孩子為什麼會有自虐行為

朋友帶她三歲的兒子(和我同學的兒子年齡差不多)來我家,正好同事帶著孩子也在我家,我們就說要帶著孩子們去公園玩,剛到樓下小傢伙們要吃雪糕。

我說:“剛在家裡喝了優酪乳,等一會兒到公園再買雪糕吃。 ”皮皮和另一小朋友答應了。 朋友的兒子聽我這麼一說也沒吱聲,突然舉起手來“啪啪”的打自己的頭。 這舉動把我和同事一下子嚇傻了,不瞭解情況的我倆還以為這孩子是得了什麼毛病了,忙問“怎麼了,孩子是不是哪不舒服?”。 孩子的媽媽說:“不用擔心,是因為不給買雪糕他才這樣的。 ”我趕緊給孩子解釋:“阿姨肯定會給你買雪糕吃的,你看這附近也沒有賣雪糕的,咱們到前面公園旁邊的超市再買好嗎?”那孩子還是一下接一下打著頭,一句話也不說。

家附近確實沒有賣雪糕的,朋友只好帶著他快步走到下一個路口買了雪糕。 拿到雪糕之後孩子立馬就停止了打頭。 朋友說只要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他就會這樣,有時候還會自己咬自己,怎麼說怎麼勸都不會住手。

朋友的兒子是由奶奶帶著的,我當時只是覺得這孩子可能是被寵壞了,並沒往深處去想。 如今碰上同學家的浩浩又有這樣的行為,讓我想到孩子這樣做應該算做是一種“自虐”行為吧?

可是孩子為什麼會有自虐傾向呢?什麼情況才會導致孩子自虐呢?家長又該做些什麼呢?

孩子的自虐行為是一種長期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和尊重的心理壓抑和心理上自我防禦機制的消極的保護性反應,也是負性情緒的發洩。

朋友的孩子屬於留守兒童,長期由孩子奶奶帶著,朋友和婆婆處的關係也不好,她說婆婆守寡二十幾年性格很是古怪,對孩子也是非打即罵,但為了掙錢把孩子留給她雖不放心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同學的兒子浩浩一歲半前由她和保姆帶,之後隨姥姥在老家生活半年多,兩歲多後同學回到娘家的城市開了一家小店,因忙於生意把兒子送到了幼稚園。 同學本就是爆脾氣,創業初始生意難做家中事情也多,諸多壓力下脾氣更是一天比一天壞。 對孩子自然沒了耐心,大多時候兒子都成了她的出氣筒。

鑒於這些原因,看來這兩個孩子應該都是長期的心理壓抑才出現的自虐行為。 他們通過自虐發洩自己的不滿,引起父母的注意,達到自己的要求。

孩子自虐的行為,父母一定不能小視,否則,孩子自殘的頻率就會越來越高,自殘的方式越來越嚴重,傷害孩子身體的同時,孩子內心的痛苦也會日益加重,嚴重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父母首先應該多關心、關注孩子,如果發現孩子有傷害自己的傾向,儘早予以引導,以幫助孩子快速恢復正常的生活,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孩子有自虐傾向怎麼辦

1、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

有自虐傾向的孩子的父母對待孩子的方法一般都有問題,不是嚴加管教就是過分溺愛。其實對待孩子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過度。動不動就對孩子拳腳相向或者打罵的父母和那些棍棒出孝子的父母最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由於沒有辦法向外宣洩內心的憤懣就轉而傷害自己的身體來得到父母的重視與關愛,而過分溺愛孩子的父母,只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對孩子的心裡理狀態也疏於管理,所以也容易出現孩子的自殘行為。

我們應該做到不過分,不過度,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保持一顆理智的心態。

2、增加與孩子的交流

和孩子的交流很重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時刻關注到孩子內心的成長,而責駡和溺愛只能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加大我們和孩子的距離。如果我們對孩子瞭解不夠。我們就很難體驗到孩子的壓抑與不快,就不會顧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就很容易使用一些不當的詞語去刺激到孩子。

我們的一些言行就成了孩子的壓力源。因此,父母們要儘量增加與孩子交流的機會,比如,當孩子行為不當,或者是表現出消極情緒時,試圖去接近孩子,並告訴孩子自己對他的愛和期望。

3、讓孩子多參加活動

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多做有益的遊戲,讓孩子在活動中轉移注意力。另外,父母有必要注意與孩子接觸較多的夥伴,看看他們有沒有這些不良的習慣,同伴不良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能忽視的,因為孩子的辨別能力不是很強,他們的行為更多的是模仿來的。當然對孩子觀看的驚險武打電視或電影也應適當地限制。

4、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

父母們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也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心理素質,注意培養自己心胸寬闊、待人寬容、處事理智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緒,合理地宣洩,不要把工作上的不如意帶回家裡,更不能把孩子當作出氣筒。父母應力爭為孩子創造一個民主、和諧、寬鬆的家庭氛圍。

他們通過自虐發洩自己的不滿,引起父母的注意,達到自己的要求。

孩子自虐的行為,父母一定不能小視,否則,孩子自殘的頻率就會越來越高,自殘的方式越來越嚴重,傷害孩子身體的同時,孩子內心的痛苦也會日益加重,嚴重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父母首先應該多關心、關注孩子,如果發現孩子有傷害自己的傾向,儘早予以引導,以幫助孩子快速恢復正常的生活,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孩子有自虐傾向怎麼辦

1、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

有自虐傾向的孩子的父母對待孩子的方法一般都有問題,不是嚴加管教就是過分溺愛。其實對待孩子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過度。動不動就對孩子拳腳相向或者打罵的父母和那些棍棒出孝子的父母最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由於沒有辦法向外宣洩內心的憤懣就轉而傷害自己的身體來得到父母的重視與關愛,而過分溺愛孩子的父母,只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對孩子的心裡理狀態也疏於管理,所以也容易出現孩子的自殘行為。

我們應該做到不過分,不過度,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保持一顆理智的心態。

2、增加與孩子的交流

和孩子的交流很重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時刻關注到孩子內心的成長,而責駡和溺愛只能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加大我們和孩子的距離。如果我們對孩子瞭解不夠。我們就很難體驗到孩子的壓抑與不快,就不會顧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就很容易使用一些不當的詞語去刺激到孩子。

我們的一些言行就成了孩子的壓力源。因此,父母們要儘量增加與孩子交流的機會,比如,當孩子行為不當,或者是表現出消極情緒時,試圖去接近孩子,並告訴孩子自己對他的愛和期望。

3、讓孩子多參加活動

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多做有益的遊戲,讓孩子在活動中轉移注意力。另外,父母有必要注意與孩子接觸較多的夥伴,看看他們有沒有這些不良的習慣,同伴不良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能忽視的,因為孩子的辨別能力不是很強,他們的行為更多的是模仿來的。當然對孩子觀看的驚險武打電視或電影也應適當地限制。

4、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

父母們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也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心理素質,注意培養自己心胸寬闊、待人寬容、處事理智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緒,合理地宣洩,不要把工作上的不如意帶回家裡,更不能把孩子當作出氣筒。父母應力爭為孩子創造一個民主、和諧、寬鬆的家庭氛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