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蛋白飲食。 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加重蛋白尿, 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每天不能超過40克蛋白質。
2.高血糖。 血糖增高是腎臟病變的主要原因, 持續高血糖可形成腎小球高灌注、高濾過, 使小球系膜、基底膜、毛細血管內皮等受損;進一步損害腎小球和腎小管;最終引起腎小球和腎小球動脈硬化, 造成腎單位破壞;引起腎功能異常。
3.高血壓。 高血壓使腎臟血管阻力增加, 腎內血流減少, 腎內壓力增高等, 從而導致蛋白尿、腎小球硬化和腎衰竭。 糖尿病和高血壓常同時存在, 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4.高血脂。 在糖尿病患者中, 血脂紊亂很常見, 後者可促進腎小球硬化, 加速糖尿病腎病的進展。
5.血黏度增高和微循環障礙。 糖尿病可出現微血管病變且常伴有微循環障礙, 使血液容易凝固, 形成血栓。 腎臟的微循環中如果出現血栓, 腎單位就會缺血缺氧, 從而使尿蛋白增加, 腎功能下降。
6.感染。 感冒、尿路感染及肺炎等病毒細菌感染都可加重腎損害。
7.藥物。 有腎臟疾病時, 很多藥物須減量使用或禁用, 濫用藥物, 可加重腎損害, 需遵醫囑。
8.其他。 糖尿病腎病與年齡和病程、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吸煙等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