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 患糖尿病的人數呈上升趨勢, 已經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作為一種富貴病, 糖尿病不僅會出現一些身體上的併發症, 以腎病為主要表現, 其心理也往往容易出現問題, 下面我們就為大家總結了一些糖尿病腎病病人出現的心理問題。
誤區之一:不以為然
糖尿病腎病早期病人一般都症狀較輕甚至根本沒有症狀, 有的還可能反常地“紅光滿面”, 給別人一種“體格健壯”的假像。 還有的病人誤認為血糖高些對身體健康並無大礙, 故對疾病採取“不以為然”的態度。 還有的病人甚至懷疑醫生診斷有誤,
誤區之二:抱怨內疚
有的病人在認識到糖尿病腎病與遺傳相關時, 便抱怨父母乃至祖宗八代怎麼偏偏把病“傳”給了自己。 有的罹患有糖尿病腎病的家長在得知子女也罹患上糖尿病腎病後, 深深的內疚感便油然而生。
誤區之三:悲觀沮喪
糖尿病腎病病人中多的是已進入老年的退休者。 他們原本夢想著在辛苦一輩子後好好享受生活, 快樂地度過晚年。 可現在卻不僅這不能吃那不能吃, 而且幾乎天天得服藥打針上醫院, 同時還深深擔憂病情是否會加重。 實際上絕大多數病人在被診斷出疾病後, 都會悲觀沮喪上好一陣子, 而且難以自拔。
誤區之四:恐懼焦慮
由於糖尿病腎病是一種難以徹底治癒的終身型疾患, 而且隨著病情的發展還會出現種種併發症, 加上因缺乏相關知識或認識的片面化, 一些病人產生焦慮、恐懼的心理也在所難免。 他們恐懼被截肢而成殘疾人, 恐懼疾患帶來的難以想像的麻煩, 更恐懼折壽和死亡。 而其實, 糖尿病腎病並非不治之症, 其死亡率遠比許多疾病都低得多。 絕大多數病人的病情都可望得到有效控制, 病人中的長壽者也比比皆是。
誤區之五:抗拒對立
如果對病人的上述種種負面情緒聽之任之, 時間一長便很可能發展至跟醫護人員和家人的情緒對立, 甚至抗拒積極治療。 此外還有一些患病時間較長、併發症多且嚴重, 而治療效果又不明顯的病人,
誤區之六:掉以輕心
有些病人在經過一段時間治療之後, 血糖成功地下降至正常水準, 就自認為病已治癒而自行停藥, 並放鬆了對飲食的合理控制, 也不注意勞逸結合, 直到血糖急劇上升, 病情變本加厲時才後悔莫及。 值得一提的是, 這樣的反反復複可能使得疾患更加難以治癒, 甚至帶來致命危險!
誤區之七:藥物萬能
對糖尿病腎病病人來說, 藥物治療當然是重要的, 但過分依賴藥物甚至迷信藥物卻又是要不得的。 要知道, 糖尿病腎病的發生是在一定的遺傳和環境背景下, 由不良的生活習慣、精神心理等多種因素所致。
誤區之八:矯枉過正
有的病人為了更快地“降糖”, 便過量、過頻用藥, 或過度節食、過度運動, 最後造成低血糖, 嚴重的還可能導致昏厥。
糖尿病保健非常重要, 因此, 專家提醒大家, 糖尿病腎病病人的身體護理是很重要的, 但是更應該關心病人的心理, 多給病人一些心理輔導, 多溝通, 心理健康了才會有助於身體的恢復。 最後, 祝願廣大糖尿病病人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