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是指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有害因數侵入人體, 引起胃黏膜發炎 臨床上有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兩種類型。 急性胃炎起病急, 病程短。 患兒腹痛、噁心、嘔吐、食欲不振, 嚴重時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 急性胃炎是小兒常見病, 尤其嬰幼兒。 發病後經過積極的合理的治療預後良好。
哪些原因會引起小兒胃炎
1。 微生物感染或細菌感染吃進被微生物和細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多見沙門菌屬、嗜鹽桿菌及某些病毒等。 細菌毒素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 偶為肉毒桿菌毒素。 近年發現幽門螺桿菌也是引起急性胃炎的一種病原菌。
2。 化學因素
(1)藥物水楊酸鹽類藥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誤食腐蝕劑強酸(如硫酸、鹽酸、硝酸)、強鹼(如氫氧化鈉、氧氧化鉀)引起胃壁腐蝕性損傷。
(3)誤食毒性物質毒蕈、砷、滅蟲藥、殺鼠劑等化學毒物, 均可刺激胃黏膜引起炎症。
3。 物理因素進食過冷、過熱的食品、粗糙食物或過多的食物。 均可損傷胃黏膜引起炎症。
4。 應激狀態某些危重疾病如新生兒窒息、顱內出血、敗血症、休克、大面積灼傷等, 使患兒處於嚴重的應激狀態, 可導致急性胃炎。
5。 蛋白過敏外源性蛋白過敏引起胃炎, 在牛奶或牛乳製品餵養的嬰兒中尤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