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敗血症這樣的疾病發生之後很不幸, 但是在患病的時候我們需要積極正確的治療和護理, 這樣才能夠早一些的康復, 幫助患者減少一些危害, 為了有效幫助到新生兒敗血症疾病患者更好的治療疾病, 小編來介紹中醫如何治療新生兒敗血症?
邪毒熾盛證
[證候] 發熱, 煩躁, 汗出, 黃疸反復, 肌膚瘀斑, 腹滿, 脅下硬, 哭聲低, 乳少, 大便幹, 小便黃, 舌質紅, 苔厚, 脈數, 指紋紫滯。
[治法] 清熱解毒, 涼血退黃。
[方藥] 黃連解毒湯合犀角地黃湯。 主要藥物:黃連、梔子、黃芩、黃柏、水牛角、生地黃、赤芍、牡丹皮。
黃疸明顯者,
毒陷正虛證
[證候] 低熱, 反復黃疸, 瘀斑, 精神萎靡, 面色蒼白, 氣息微弱, 不乳, 不啼, 不動, 舌質淡紅, 苔薄白, 脈細無力, 指紋淡滯。
[治法] 益氣解毒, 扶正祛邪。
[方藥] 參附湯合黃連解毒湯。 主要藥物:人參、附子、黃連、梔子、黃芩、黃柏。
黃疸重者, 加茵陳除濕退黃;面色白、氣息微弱者, 加黃芪、當歸益氣養血。
血虛氣弱證
[證候] 形體倦怠, 神乏無力, 面白, 肢末不溫, 乳少, 腹滿, 易出汗, 舌質淡, 苔薄白, 脈沉無力, 指紋淡。
[治法] 溫陽益氣, 滋陰養血。
[方藥] 人參養榮湯。 主要藥物:人參、茯苓、陳皮、當歸、黃芪、熟地黃、白芍、桂枝、白術、五味子、遠志。
黃疸重者, 加茵陳利濕退黃;面色白、肢末不溫者加附子、炙甘草。
除了可以嘗試中醫治療小兒敗血症之外, 還要做好孩子平時的護理措施。 那麼, 新生兒敗血症怎麼護理?
按新生兒疾病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供給足夠的營養和水份, 儘量母乳餵養, 對不能進食者, 可鼻飼或靜脈補液, 少時多次地輸全血或血漿, 注意輸液速度及藥物反應。
密切觀察病情, 注意體溫、呼吸、面色、神志有無變化、周身皮膚有無出血點及黃疸, 發現黃疸加重、煩躁、前囟飽滿、尖叫、抽搐等症狀, 但高度警惕化膿性腦膜炎、肺炎、DIC等併發症的發生, 應及時通知醫生, 早期治療。
每4小時測量體溫一次, 高熱者, 執行高熱護理常規。 體溫不升者, 應採取保暖措施。
準備採集血液標本, 送檢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
遵醫囑聯合應用抗生素時, 應熟悉各種抗生素的性能、配伍禁忌及副作用。 合理使用, 以提高藥物的效價, 保證治療順利進行。
做好臍部及皮膚護理, 病情較輕者每日溫水拭浴, 更換內衣。 如有小膿皰可有75%酒精消毒後, 用無菌針頭刺破, 拭去膿液, 塗上2%龍膽紫, 臍部感染者, 應每日換藥1—2次, 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 動作應輕柔, 防止皮膚、粘膜損傷。
加強消毒隔離, 防止院內感染, 有條件者, 應住單間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