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遷延性肺炎治驗

‘肺炎’一病, 西醫學認為是由細菌, 病毒, 支原體, 真菌等多種致病菌感染而成;治療時選用相應抗生素, 結合對症和支援治療, 每多病痊。 然臨床時見肺炎治療日久, 症狀不愈, 肺部病灶難以吸收者, 稱‘遷延性肺炎’。 筆者辨證之下, 應用中醫治療, 效果頗佳。 今舉驗案四則:

例一 肺津不足

初診:患者男性, 40歲。 月餘前咳嗽, 發熱39. 5℃, 西醫診斷為肺炎, 使用抗生素治療後高熱退卻, 雙肺濕鳴音尚在。 症見:咳嗽不斷, 痰多不暢, 口乾渴, 舌潔光潤無苔, 脈滑數。 證屬肺熱津耗, 治以養肺化痰。 處方:南沙參30g川貝母6g麥冬30g苦杏仁15g紫菀15g款冬花15g桑白皮30g陳皮15g竹茹12g茯苓12g馬兜鈴10g甘草6g 三劑。

二診:咳嗽明顯減輕, 聽診雙肺濕鳴音消失, 舌潔紅潤。 處方:前方加五味子15g烏梅10g 三劑。

三診:症狀緩解, 複查胸部DR, 肺炎吸收。 視舌紅苔少, 予屏風生脈膠囊2粒.tid口服半月, 以善其後。

按:本證緣於高熱耗津, 肺之氣陰兩虛, 故遷延不愈。 求因論治, 當以清養肺陰為主, 佐以化痰, 使肺陰複而肺氣得舒, 正盛邪祛, 則其病即痊。

例二 脾虛肺弱

初診:患者女性, 19歲。 咳嗽, 低熱已有二月, 西醫經DR, 診斷為間質性肺炎。 症見:咳嗽不爽, 痰多粘濁, 脘悶納呆, 形神萎倦, 體質薄弱, 舌苔白膩, 脈濡滑。 治以化痰止咳。 處方:陳皮15g法半夏12g茯苓15g枳殼15g桔梗15g牛蒡子15g竹茹12g白前15g苦杏仁15g萊菔子30g葶藶子20g大棗15g 二劑。

二診:咳嗽較爽, 痰濁減少,

舌苔化薄。 前方去葶藶子, 大棗, 加紫菀15g款冬花20g 三劑。

三診:舌苔淡白, 脈虛軟, 偶有咳嗽, 胃口不開, 形色不華。 此脾虛肺弱之象, 法當健脾養肺。 處方:黨參15g炒白術15g茯苓12g法半夏12g淮山藥15g木香15g砂仁12g建曲30g烏梅10g薏苡仁20g香附15g炙甘草6g 六劑後諸症消失, 複查DR, 胸部未見異常。

按:此例患者平時飲食不調, 脾胃素虛, 感邪發為肺炎後, 肺氣被阻不宣, 脾運更為失職。 脾氣既弱, 不能散精歸肺, 肺脾兩虛, 以致咳嗽不斷。 其初診時痰濁未清, 予化痰止咳;然終以理氣滲濕, 培土生金收功。 蓋脾運一健, 痰源自絕也。

例三 痰濁壅肺

初診:患者男性, 60歲。 既往有‘慢支炎’病史。 一月前因新感發熱, 至今未退(西醫診斷:慢支炎急發, 並肺部炎變)。 現症發熱無汗, 時有惡寒, 咽痛喉癢,

咳嗽多痰, 咯吐不爽, 胃納不佳, 舌苔厚膩, 脈細數。 症屬肺氣不宣, 痰濁壅阻, 法須疏宣化痰。 處方:炙麻黃12g苦杏仁15g防風15g牛蒡子15g陳皮15g法半夏12g茯苓15g百部12g厚朴15g白芥子15g萊菔子30g浙貝母15g枳殼15g桔梗15g 三劑。

二診:熱度退卻, 餘症有所減輕。 效不更方, 續前方三劑。

三診:偶有咳嗽, 咯痰, 胃納較差, 舌苔白膩脈滑數。 此痰濁未清, 脾胃氣虛。 續予健脾化痰理肺。 處方:陳皮15g法半夏12g茯苓15g枳殼15g竹茹12g薏苡仁30g萊菔子30g建曲30g浙貝母15g百部15g砂仁12g炒白術15g 六劑服後, 痰清舌淨, 諸症告痊。

按:本例肺炎, 因外感引動宿痰, 發熱月餘不清。 其症痰濁邪熱阻於肺絡, 故予宣肺化痰。 藥後熱退。 唯痰濁不清, 繼以健脾和胃, 理肺蠲痰之劑, 服乃病癒。 其治療之要, 在化痰宣鬱。 一法貫之, 既得咳爽痰出,

又獲熱清氣和。 外感得釋, 宿痰亦去, 體自安和。

例四 肺陰虧虛

初診:患者女性, 80歲。 素有‘慢支炎, 肺氣腫’病史。 月前發為肺炎。 WBC 20.4 *10^9/L, 已用大量抗生素無效, 現發熱38.5℃~39.5℃之間, 口渴唇燥, 咳嗽不爽, 痰少而稠, 胃納不佳, 大便幹結, 形體羸瘦, 語氣低微, 舌紅而幹, 根部斑片樣糜苔(真菌感染), 脈細數少力。 其症陰津虧耗, 痰熱阻肺, 治當增液化津, 潤肺清熱。 處方:西洋參10g生地30g知母10g麥冬30g蘆根15g桑葉15g枇杷葉15g天花粉15g玉竹15g百合15g石斛15g甘草5g 三劑。

二診:熱勢稍和, T 38℃, 余症依然, 續進前方三劑。

三診:熱度已低, T 37℃, 胃氣漸動, 舌糜初愈, 口幹不喜飲, 大便幹結如前, 舌光而潤, 脈數稍有力。 WBC 13.7 *10^9/L, 陰津稍複, 再以清肺養液。 處方:西洋參10g麥冬30g人參10g石斛15g川貝母6g桑葉15g枇杷葉15g竹茹12g生地30g苦杏仁15g白前15g枳殼15g桔梗15g甘草6g 六劑,

另服麻仁丸12g, tid。

四診:熱和納佳, 大便通暢, 咳少痰松, 舌紅而潤, 脈細帶數。 WBC 8.7 *10^9/L, 病情穩定, 再續前方六劑, 症愈人安。

按:該老年肺炎, 高熱近月, 陰液耗竭, 病情危重。 此時治當以救陰扶正為主法, 佐以清化痰熱。 六劑後熱降胃蘇, 陰津漸複。 續以增液滋養, 終見功告痊。 至於糜苔, 雖系真菌感染, 亦因正虛陰耗, 無須另治;倘投苦寒之劑療之, 必致傷胃, 抑且竭陰, 故不可不察。

體會:

蓋病之愈否, 與正氣之強弱, 感邪之深淺, 有密切關係。 若疾病初起, 感邪輕微, 正氣尚足, 在邪正相搏的過程中, 正長邪消, 其病自愈。 若感邪深重, 邪正相搏, 於邪熱轉衰之時, 正氣亦已受傷, 無力祛邪務盡, 遂致遷延不愈。 此時常見肺脾不足, 氣陰兩虛之象, 是為正虛邪戀。‘遷延性肺炎’即為病久而肺氣受傷,津液虧損,致肺炎一時難以吸收而淹纏。故辨證之時,必須注意到正氣已虛,痰濁戀肺及肺脾之間的內在聯繫等各方面情況,方不致誤。

« 醫約 咳嗽 »:“咳嗽毋論內外寒熱,凡形氣病氣俱實者,宜散宜清,宜降痰,宜順氣。若形氣病氣俱虛者,宜補宜調,或補中稍佐發散清火”誠經驗之談也。臨床若能正確掌握,治則每多良效。

是為正虛邪戀。‘遷延性肺炎’即為病久而肺氣受傷,津液虧損,致肺炎一時難以吸收而淹纏。故辨證之時,必須注意到正氣已虛,痰濁戀肺及肺脾之間的內在聯繫等各方面情況,方不致誤。

« 醫約 咳嗽 »:“咳嗽毋論內外寒熱,凡形氣病氣俱實者,宜散宜清,宜降痰,宜順氣。若形氣病氣俱虛者,宜補宜調,或補中稍佐發散清火”誠經驗之談也。臨床若能正確掌握,治則每多良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