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階平醫學基金會肝病醫學部調研顯示:超過90%的乙肝患者渴望獲得安全停藥的機會。
對此, 解放軍302醫院國際肝病診療中心主任趙平表示:“慢性乙肝治療現狀是, 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患者難以堅持服用, 停藥後復發率高, 且擅自停藥風險大。 ”
患者口服抗病毒藥物後, 臨床達到停藥標準的比例較低, 絕大多數患者僅是乙肝病毒DNA指標陰轉, 但這不是停藥指標。
“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患者加用或換用長效干擾素治療, 是可以嘗試的方式。 ”趙平主任說。 長效干擾素具有雙重作用機制, 一方面可抑制病毒複製,
臨床資料顯示, 患者在口服抗病毒藥物過程中, 如實現乙肝病毒DNA陰轉且e抗原定量處於低水準, 採用長效干擾素治療一年後, 實現e抗原轉換的幾率比繼續口服抗病毒藥物的人高一倍以上。 已實現e抗原清除的患者, 近兩成有望在長效干擾素一年療程內實現表面抗原陰轉。
去年7月, 長效干擾素進入醫保報銷範疇, 患者的經濟負擔從每年六七萬元下降到兩萬多元, 並且使用時間也只有一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