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夫妻打算要生個健康寶寶。 婦女受孕後, 一個逗號大小的受精卵、成長為體重3公斤左右的足月兒, 重量增加了幾億倍。 這是人一生中生長速度最快的一個階段, 也是最需要營養的時期。 因此, 准媽媽在整個妊娠期都要講究好補養。
胎兒的生長發育完全依賴母體供給營養、胎兒營養不好就會出現宮內發育遲緩, 出生後嬰兒為低體重兒, 這種新生兒對傳染病易感, 統計資料顯示, 圍產兒死亡比正常兒高30倍。 大腦發育最關鍵的時期是妊娠最後3—6個月。 若孕婦營養不良, 胎兒腦及神經系統的發育會受到嚴重影響。
糖、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都是重要的營養物質。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主要物質, 若供應不足胎兒就不能正常發育。 脂肪是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 又是必需脂肪酸的主要來源。 脂質是腦及神經系統的主要成分。 在胎兒腦發育過程中, 如無適量的脂肪酸, 可推遲腦細胞的分裂增殖。 鐵是血紅蛋白的組成部分, 缺鐵容易貧血。 鈣磷是形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 二者缺乏胎兒骨骼就發育不良, 導致軟骨病, 母體還會出現抽筋、骨質疏鬆。 維生素類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為了保證孕婦健康和胎兒的正常發育, 每天必須合理進食、粗細搭配。 肉、蛋、奶以及蔬菜每天不能少。 只要飲食正常, 注意平衡膳食, 一般情況下, 營養素是不會缺乏的。
孕早期孕婦常有噁心嘔吐等早孕反應, 進食量少, 短時間內可利用母體內儲備的營養物質。 重者可通過靜脈輸液加入營養物質進行糾正。
妊娠反應過後, 一位重55公斤的孕婦, 每日應進食含糖的碳水化合物, 如大米或白麵150—200克, 及合有蛋白質的瘦肉、蛋、奶等。 在懷孕4個月後每日應進食蛋白質85克。 7個月以後每日95克。 還要進食含有脂肪的食油、豬油、肥肉等, 脂肪每日60克。 動物肝臟和動物血是鐵的良好來源,
上述營養物質要充足合理。 但不宜過量, 如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過剩, 易導致巨大兒, 形成難產。 兒童期易發展為肥胖兒, 成年甚至兒童期易患糖尿病, 維生素A、D更不宜過量, 過量會造成胎兒小頭、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