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活在無法拒絕當好人的陰影中, 刻意去取悅身邊的人。 要想心裡舒服, 學會如何不做老好人、學會拒絕是第一步的, 那麼如何不做老好人呢。 下面為您介紹。
為什麼大家都想取悅人?
生理上的基因的編排和社交模式最深層的指令, 都催促我們要積極地尋求他人的讚美和肯定, 尤其對於有控制力的獎勵(例如關愛、社會地位、學校成績、薪水等)的重要人物, 他們的讚美肯定更加重要。 取悅者會沉迷, 是因為取悅行為讓他們贏得所渴望的肯定。 如果某件事讓你感覺很好, 那你就可能會持續去做這件事,
一般而言, 我們生命早期最重要的角色是父母。 因此, 大部份的孩子會試圖取悅父母, 以獲得肯定、安全感。 這種看似和諧的親子關係, 有時卻因為父母的偏執而變調, 讓小孩成為依賴“肯定”而行動的傀儡。 特別是當父母以愛作為條件式的獎勵時, 他們就等於將小孩推上尋求肯定之路, 最後變成一個取悅者。
當小孩的外貌和舉止能讓父母滿意時, 父母就會幫小孩貼上乖寶寶的標籤, 也會讓他們感受到愛的價值。 但是當小孩無法取悅他們時, 愛就被收回了。 這樣條件式的父母之愛, 對小孩會有深遠的負面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