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開銷、儲蓄、計畫……它們對於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 也許並不能為他們真正認識和理解, 但一種對錢和花錢的健康的態度、習慣和心理, 都是可以從這個時期開始培養的。
從孩子兩三歲的時候知道有一種東西叫“錢”, 有一種行為叫“買”的時候, 關於“錢”的話題就開始了。 到了孩子四五歲的年齡, 錢不再只是從前單純的硬幣, 而會開始具有意義, 會開始和有實際意義的“買”聯繫在一起了。
不要說“我們買不起這個!”
為孩子樹立一個健康的、正確的看待錢的態度和認識, 非常重要。 而對於四五歲的孩子來說,
比如, 當孩子提出他想要一個玩具或者什麼東西, 它根本就不是必要的, 也或者它的確很貴, 你為了把拒絕表達得簡單而又可以不負責任, 於是告訴他:“我們買不起這個!”事實上, 也許你的確“買不起”這個, 但更多的可能, 是你認為你的錢不應該花在這樣不必要的東西上, 家庭的開銷是有計劃的, 在合理限度之內的東西, 才可以予以考慮。 那麼, 就把事實告訴孩子, 別怕他聽不懂。
那種“買不起”的論調, 固然能夠簡化事情的因果, 但也會給孩子一種概念:是錢不夠, 所以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而不是別的。 他對錢的態度, 就會在這日積月累之中, 形成一種追求和依賴。
別立刻就想到股票投資大全或是基金上去, 三歲的孩子對貨幣和購買行為有初步的理解, 三歲的孩子能夠知道“買”是怎麼一件事, 四歲的孩子能夠辨認出不同鈔票的面值, 六歲的孩子懂得將不同幣值的鈔票累加出他想要的那個數字, 這就是理財。
這些理財知識除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言傳身教外, 接受比較有針對性的早教課也很重要。 以現在流行的蒙氏早教而言,
宣導家長和孩子一起接受早教, 這樣能夠幫助家長及時瞭解到孩子的知識儲備, 以便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配合, 比如在上過辨識十元以內幣值的課程後, 晚上路過超市, 就可以讓孩子自己拿著五元紙幣去購買他最愛的大果粒優酪乳了。
8招培養理財小高手
知道了各年齡段孩子應該瞭解的“財”的概念, 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理財觀念培養的實用方法:
1、瞭解和熟悉錢幣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爸爸媽媽帶著1~2歲的寶寶去乘坐各種兒童遊戲車,
2、知道錢從何而來
當寶寶漸漸明白生活中一切物品都需要用錢換來, 他需要什麼東西的時候, 往往就喜歡讓爸爸媽媽到錢包裡去拿錢。 這時候。 爸爸媽媽有必要告訴寶寶:“錢不是想有就有的, 要節省著用, 用完了就沒有了。 ”寶寶會好奇,
3、知道錢花到哪裡去
寶寶明白了錢是爸爸媽媽辛勤勞動換來的, 就會萌生出一種想幫爸爸媽媽省錢的念頭。 有的寶寶看到父母給幼稚園交錢, 會很納悶:“為什麼要給幼稚園交錢呢?”這時候, 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寶寶:“你在幼稚園每天吃飯需要錢, 老師也要生活, 這是老師的工作, 所以要給老師發工資。 ”於是, 寶寶明白錢不僅可以買到商品, 也可以買到服務。 當自己享受別人的服務時, 也是要付錢的。 受到這類事情的啟發, 寶寶會萌生出長大想要做某某工作的願望,因為工作可以為自己的生活帶來收入。而長大想要工作,從小就要好好學習本領。這些觀念弄清楚了,爸爸媽媽即使不給予寶寶物質上的激勵,寶寶也會懂得學習本領的重要性。漸漸形成自我激發的內在動力。
4、玩撲克換物遊戲
明白了錢的基本來歷和用途,平時爸爸媽媽休息在家時,也可以和寶寶玩一些錢幣換物的遊戲。當然,由於錢幣是流通物,上面細菌較多,不宜讓兒童把玩,爸爸媽媽可以使用撲克牌替代。比如用一張10可以買一條塑膠魚,一張5可以買一個蘋果,看看家裡的蘋果、梨、小魚等可以賣出多少錢來。寶寶可能不一定算得很清楚,但這樣的遊戲還是可以讓寶寶理解貨幣換物的過程。
5、認識錢的幣值
當寶寶能認識數位以後,就可以讓寶寶尋找錢幣上的數位了,同時讓寶寶瞭解貨幣的單位:元、角、分。當寶寶想要吃一包QQ糖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1元錢,寶寶就能看到1元錢換回一包QQ糖。漸漸地,當寶寶想要一次多買幾包時,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2元,讓寶寶換回兩包QQ糖。當家裡來小客人了,需要每個小朋友一包糖時,就給寶寶一張5元紙幣,這樣寶寶看到這張大紙幣換回了5包QQ糖。通過這樣實際地使用貨幣,寶寶漸漸能認識各種紙幣和硬幣的幣值。
6、瞭解便宜和貴
在讓寶寶嘗試購買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瞭解物品是有便宜和昂貴之分的,同時讓寶寶明白,自己不可能買下超市里所有的東西,因此在購買的時候,要做出選擇。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讓寶寶看商品的價簽,知道價簽代表著自己要支付的錢。在選購果汁、牛奶、優酪乳時。可以和寶寶比較一下瓶子的大小,瓶子越大,價簽數位越小就越便宜。購買麵包和蛋糕的時候,也可以在不同的時候帶著寶寶去看。通常這些新鮮食物在白天價格比較貴。到夜晚打折的時候,就相對便宜了。通過比較,寶寶漸漸知道同樣的商品會有不同的價格,自己在購買的時候,要選擇實用的。
7、開帳戶存壓歲錢
隨著節假日的到來,很多寶寶得到了為數可觀的壓歲錢。爸爸媽媽可以到銀行為寶寶開立一個帳戶,幫助寶寶把自己的壓歲錢存起來。每過一年,寶寶看到自己的壓歲錢隨著儲蓄而增長,而且還產生小小的利息。就會明白多餘的錢用於儲蓄,能夠給自己帶來小小的收益。如果家中有長輩生病,爸爸媽媽可以鼓勵寶寶動用自己的儲蓄,為長輩購買一些營養品,給長輩送去溫暖和安慰。這樣,寶寶知道自己的儲蓄還可以在家人遇到困難時,給他們提供幫助,就會明白儲蓄的重要性。
8、瞭解財經常識
爸爸媽媽在觀看電視節目、收聽財經新聞時,一些諸如“金融風暴”、“農業”、“工業”、“商業”、“服務業”之類的詞語會進入寶寶的耳朵。如果寶寶提問:“什麼是金融風暴?”爸爸媽媽就可以用淺顯的語言告訴寶寶:“金融風暴就是有人借錢買東西,突然發現錢都被借光了,自己再也借不到錢了,東西也得歸還給人家,就仿佛一場風暴,把所有東西都卷走了一樣。”通過對這些社會經濟現象的瞭解和關注,寶寶漸漸會理解越來越多的理財知識。
總之,理財教育的關鍵是讓寶寶懂得財富是勞動創造的。猶如日本人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
寶寶會萌生出長大想要做某某工作的願望,因為工作可以為自己的生活帶來收入。而長大想要工作,從小就要好好學習本領。這些觀念弄清楚了,爸爸媽媽即使不給予寶寶物質上的激勵,寶寶也會懂得學習本領的重要性。漸漸形成自我激發的內在動力。4、玩撲克換物遊戲
明白了錢的基本來歷和用途,平時爸爸媽媽休息在家時,也可以和寶寶玩一些錢幣換物的遊戲。當然,由於錢幣是流通物,上面細菌較多,不宜讓兒童把玩,爸爸媽媽可以使用撲克牌替代。比如用一張10可以買一條塑膠魚,一張5可以買一個蘋果,看看家裡的蘋果、梨、小魚等可以賣出多少錢來。寶寶可能不一定算得很清楚,但這樣的遊戲還是可以讓寶寶理解貨幣換物的過程。
5、認識錢的幣值
當寶寶能認識數位以後,就可以讓寶寶尋找錢幣上的數位了,同時讓寶寶瞭解貨幣的單位:元、角、分。當寶寶想要吃一包QQ糖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1元錢,寶寶就能看到1元錢換回一包QQ糖。漸漸地,當寶寶想要一次多買幾包時,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2元,讓寶寶換回兩包QQ糖。當家裡來小客人了,需要每個小朋友一包糖時,就給寶寶一張5元紙幣,這樣寶寶看到這張大紙幣換回了5包QQ糖。通過這樣實際地使用貨幣,寶寶漸漸能認識各種紙幣和硬幣的幣值。
6、瞭解便宜和貴
在讓寶寶嘗試購買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瞭解物品是有便宜和昂貴之分的,同時讓寶寶明白,自己不可能買下超市里所有的東西,因此在購買的時候,要做出選擇。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讓寶寶看商品的價簽,知道價簽代表著自己要支付的錢。在選購果汁、牛奶、優酪乳時。可以和寶寶比較一下瓶子的大小,瓶子越大,價簽數位越小就越便宜。購買麵包和蛋糕的時候,也可以在不同的時候帶著寶寶去看。通常這些新鮮食物在白天價格比較貴。到夜晚打折的時候,就相對便宜了。通過比較,寶寶漸漸知道同樣的商品會有不同的價格,自己在購買的時候,要選擇實用的。
7、開帳戶存壓歲錢
隨著節假日的到來,很多寶寶得到了為數可觀的壓歲錢。爸爸媽媽可以到銀行為寶寶開立一個帳戶,幫助寶寶把自己的壓歲錢存起來。每過一年,寶寶看到自己的壓歲錢隨著儲蓄而增長,而且還產生小小的利息。就會明白多餘的錢用於儲蓄,能夠給自己帶來小小的收益。如果家中有長輩生病,爸爸媽媽可以鼓勵寶寶動用自己的儲蓄,為長輩購買一些營養品,給長輩送去溫暖和安慰。這樣,寶寶知道自己的儲蓄還可以在家人遇到困難時,給他們提供幫助,就會明白儲蓄的重要性。
8、瞭解財經常識
爸爸媽媽在觀看電視節目、收聽財經新聞時,一些諸如“金融風暴”、“農業”、“工業”、“商業”、“服務業”之類的詞語會進入寶寶的耳朵。如果寶寶提問:“什麼是金融風暴?”爸爸媽媽就可以用淺顯的語言告訴寶寶:“金融風暴就是有人借錢買東西,突然發現錢都被借光了,自己再也借不到錢了,東西也得歸還給人家,就仿佛一場風暴,把所有東西都卷走了一樣。”通過對這些社會經濟現象的瞭解和關注,寶寶漸漸會理解越來越多的理財知識。
總之,理財教育的關鍵是讓寶寶懂得財富是勞動創造的。猶如日本人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