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自己的朋友, 家長也應要從小就開始引導孩子交朋友。 可是,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孩子和哪些小朋友合得來呢?在這裡, 小編就來教你根據孩子的性格來引導交朋友, 快來一起看看都是怎樣的吧。
根據孩子的性格交朋友
活動量大的孩子:很容易進入一種人來瘋的狀態, 所以適合小團體的活動。 最好多安排幾位安靜穩定的孩子一起玩, 可以藉由團體的安定力, 讓好動的孩子可以穩定自己。 孩子太瘋狂時, 要適度的提醒他休息。 活動量大的孩子用身體說話, 看到喜歡的人,
情緒反應強的孩子:常會因為小事情反應強烈, 容易成為同學逗弄的對象, 父母要説明孩子學習控制情緒和平靜自己的方法。
害羞退縮的孩子:在交朋友的過程中容易感到緊張焦慮, 如果要他同時面對很多個小朋友, 他會不知所措。 所以, 他最好先從和一個小朋友的互動開始, 等熟悉自在之後, 再慢慢增加新的朋友。 每個孩子的特質不同, 人際模式也不同。 有的人外向開朗, 喜歡交很多朋友;有的人內向安靜, 喜歡和少數的朋友維持深入穩定的關係。
堅持度高的孩子:在和同伴相處時容易堅持己見, 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認為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最好的。 這類孩子在團體中喜歡當老大, 希望別人都聽他的。 久而久之, 大家就不會想和他一起玩了。 堅持度高的孩子一定得學會“協商”的技巧, 提出自己看法, 也聽聽別人的意見, 儘量想出能夠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
那麼, 在引導孩子交朋友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呢?
孩子交朋友的注意事項
幫助孩子明辨是非。 孩子的辨別能力還很差, 他可能會認為能打架是強大, 會說髒話是聰明, 所以, 家長要告訴他, 哪些行為是好的, 哪些行為是不好的, 如果孩子有了辨別是非的能力,
引導孩子辯證地評價朋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劣面, 家長不能“戴有色眼鏡”看人, 單純地用成績好壞或家庭出身來評判孩子的朋友;也不能因為他的朋友偶爾有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 就完全否定他並禁止自己的孩子與他來往。 要鼓勵孩子在不同場合, 與不同類型的朋友接觸, 從不同的朋友那兒獲得不同的感受, 學到不同的知識。
對孩子交上壞朋友作出良性干涉。 孩子的自製力和自控力畢竟有限, 當發現孩子與志趣有問題的朋友交往時, 家長也要採取一些果斷措施予以干涉。 而如果孩子的朋友只是有一些不太好的行為習慣,
最後, 小編提醒家長們, 要讓孩子自己去交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