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
腦溢血, 又稱腦出血, 它起病急驟、病情兇險、死亡率非常高, 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嚴重的一種, 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
病因
據研究主要由腦內小動脈的病變引起, 由於高血壓的機械作用產生血管內膜水腫, 及血管痙攣, 使動脈壁發生營養障礙, 產生類纖維素樣壞死所致。 另有學者觀察到, 長期高血壓可引起顱內多發微動脈瘤, 一旦血壓急劇升高時, 動脈瘤可以破裂而出血。
症狀
全腦症狀
1、意識障礙:輕者躁動不安、意識模糊不清, 嚴重者多在半小時內進入昏迷狀態, 眼球固定于正中位,
2、去大腦性強直與抽搐:如出血量大, 破入腦室和影響腦幹上部功能時, 可出現陣發性去皮質性強直發作或去腦強直性發作。
3、體溫:出血後即刻出現高熱, 乃系丘腦下部體溫調節中樞受到出血損害徵象。
4、腦膜刺激征。
5、呼吸與血壓:病人一般呼吸較快, 病情重者呼吸深而慢, 病情惡化時轉為快而不規則, 或呈潮式呼吸, 歎息樣呼吸, 雙吸氣等。 血壓高低不穩和逐漸下降是迴圈中樞功能衰竭徵象。
6、頭痛與嘔吐:神志清或輕度意識障礙者可述頭痛, 以病灶側為重;朦朧或淺昏迷者可見病人用健側手觸摸病灶側頭部, 病灶側顳部有明顯叩擊痛, 亦可見向病灶側強迫性頭位。
局限性神經症狀
1、大腦基底區出血。
2、腦葉性出血。
3、腦室出血。
4、橋腦出血。
5、小腦出血。
治療
1、保持呼吸道通暢, 避免不必要搬動, 嚴密觀察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變化。
2、吸氧及頭部局部物理降溫, 可選擇應用20%甘露醇、速尿、甘油及地塞米松等, 降低顱內壓。
3、經用降顱壓藥物後血壓仍較高者, 可用利血平0.5-1mg肌注或心痛定10mg舌下含化。
4、有凝血機制障礙者可用6-氨基已酸4-6g或抗血纖溶芳酸100-200mg靜滴, 2次/d。
5、先禁食1-2天, 禁食期間每天補液2000ml左右(葡萄糖鹽水500ml, 葡萄糖液1000-1500ml, 鉀4g);2-3天后鼻飼牛奶, 少量多次, 逐漸加量。
6、防治併發症:上消化道出血者適當選用止血劑, 立止血10μ1次/d, 也可用冰鹽水100ml加正腎上腺素8mg鼻飼, 甲氰咪呱200mg靜推,
7、恢復期可配合中藥和針刺療法, 加強肢體功能鍛煉, 語言訓練, 控制血壓治療。
護理
1、維持患者的心理平衡。 首先應在家庭裡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氣氛, 解除患者各種顧慮和精神負擔, 避免情感刺激。
2、創造良好的居室環境, 使患者心情舒暢, 有助於穩定患者的情緒, 促進心理健康。
3、保證營養和入量適當:因腦出血後遺症的患者常表現出失語,
4、堅持進行康復訓練。 腦出血後遺症的患者的主要表現一般是肢體癱瘓、語言和智慧障礙, 因此應堅持進行康復訓練, 防止病人肌肉發生廢用性萎縮和關節強直。 語言和智慧的訓練也一樣。
5、注重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常見的併發症有褥瘡、尿路感染、肺炎、肢體畸形、皮膚燙傷等, 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精心護理, 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6、大便通暢:大便秘結, 排便時過於用力可誘發出血性腦年中、腦栓塞。 為了保持大便通暢, 定時排便, 適當吃芹菜、胡蘿蔔、水果等。
預防
1、防跌倒。 老年人多有腦動脈硬化, 血管壁較脆弱, 跌倒後會發生顱內血管破裂的危險。 因此, 行動時要特別小心。
2、動左手。 多用左上肢及左下肢, 尤其多用左手, 可減輕大腦左半球的負擔, 又能鍛煉大腦的右半球。 醫學研究表明, 腦溢血最容易發生在血管比較脆弱的右腦半球, 所以防範腦溢血的發生, 最好的辦法是在早晚時分, 用左手轉動兩個健身球, 幫助右腦半球的功能正常發揮。
3、飲足水。 要維持體內有充足的水, 使血液稀釋。 平時要養成多飲水的習慣, 特別是晚睡前、晨起時, 飲1~2杯溫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