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 修補破損的血管。 血小板減少症的主要臨床表現就是出血, 皮膚黏膜出血是臨床上最常見症狀。 但並不是所有血小板減少症者都會出血, 是否發生出血取決於血小板減少的程度和患者個體差異。
一般來說, 血小板輕度減少, 計數在8×109/L以上者一般不會發生自發出血;中度減少, 計數在(5~7)×109/L時, 可出現自發性皮膚出血, 表現為不明原因的瘀斑、紫癜, 刷牙時出血時間長, 女性月經量增多等。 重度血小板減少, 計數在5×109/L以下者, 往往都會伴有嚴重的出血傾向, 大多數人會出現較明顯的自發性出血,
不同的患者由於在年齡、性別、血管功能、身體結構、出血耐受性及發病急緩等諸多方面存在一定差異, 相同的血小板計數者的臨床表現也不相同。 有的病人血小板中度減少即可出現廣泛皮膚的皮下紫癜, 而有的病人即使血小板已經降至2×109/L以下, 也無任何出血表現。 當然, 即使沒有自發性出血, 也仍然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需要提高警惕, 做好出血的預防性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