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也分好壞
咳嗽是人體的一個防禦動作, 是一種保護性反射。 當呼吸道及肺內受到某種病原微生物感染後, 氣道黏膜分泌痰的功能就會增強, 痰液量增加。 這時, 咳嗽是機體積極應對疾病的表現。 通過咳嗽動作可以咳出下呼吸道的痰, 痰中可帶出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及炎性因數, 從而減輕了致病因素對呼吸道的侵害,
但如果咳嗽主要是因氣道黏膜充血水腫引發, 或由於長期咳嗽刺激, 使咳嗽中樞持久處於高度興奮狀態, 這時的咳嗽就不是具有保護作用的反射動作了, 而成了對機體的不利因素。
針對病因治咳嗽
大多數孩子咳嗽是由於上呼吸道或氣管、支氣管感染引起的, 包括病毒和細菌感染, 常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發熱等症狀。 另外, 鼻竇炎、支氣管內異物、肺結核及心肌炎等, 也可能是引起咳嗽的病因。
因為咳嗽的病因複雜多樣, 咳嗽又有利有弊, 因此不是簡單地服用止咳藥就可以解決問題的, 要分析咳嗽的原發因素, 針對病因合理用藥, 才會收到好的效果。
有的家長一看到孩子咳嗽,
慎用中樞性鎮咳藥
治療孩子的咳嗽, 一般不應使用中樞性鎮咳藥。 從生理特點來說, 嬰幼兒的呼吸系統發育尚不成熟, 氣道管腔狹窄, 血管豐富, 咳嗽反射和纖毛運動較差,
臨床上的中樞性鎮咳藥主要有:可待因、咳必清、咳美芬等。 家長在選擇藥物時, 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 注意藥物組成。 如果確實需要服用中樞性鎮咳藥, 要在醫生指導下並在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聯合使用。 一定要記住:鎮咳只是輔佐治療的方法, 重點應該是治療原發病。
止咳藥, 糖漿優於片劑!
如果孩子咳嗽嚴重, 適合選用兼有祛痰、化痰作用的止咳藥物,
咳嗽多久才會好?
由上呼吸道或氣管、支氣管感染引起的咳嗽, 經正規治療及調養, 一般要1~3周才可基本痊癒。
如果咳嗽持續不愈, 或時輕時重, 病程超過 3 周以上, 就要注意是否有咳嗽變異性哮喘的可能。 這種疾病近年來在兒童中比較常見, 以咳嗽為主要表現, 但屬於哮喘病的發病機理, 尤其是夜間咳嗽加重。 遇到這種情況, 要到醫院明確診斷。
咳嗽的宜與不宜
不宜:
1. 冷凍、辛辣食品會刺激咽喉部, 使咳嗽加重。
2. 酸味食品有斂痰的作用, 使痰不易咳出。
3. 常見咳嗽的孩子在吃了魚腥類的食物後,
4. 過鹹、過甜的食物及油炸食物都容易使咳嗽加重, 而且會加重胃腸負擔, 助濕、助熱, 滋生痰液, 使咳嗽難以痊癒。
適宜:
多喝水。 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稀釋痰液, 使痰易於咳出, 並能夠增加尿量, 促進有害物質的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