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伯在飯館就餐時, 因飲酒過多、進餐太急, 突然不能說話, 手按頸部和胸前, 呼吸困難, 面色青紫, 被誤以為冠心病送往醫院搶救。 其實, 他發生的只是噎食, 此類病人只要搶救及時, 方法得當, 多數是可以轉危為安的。
食物團塊完全堵塞聲門或氣管引起的窒息, 俗稱“噎食”, 是老年人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 近年來常有報導。 美國每年約有4 000多人因噎食猝死, 占猝死病因的第6位。 其中至少有1/3的噎食病人被誤診為“餐館冠心病”延誤了搶救時機。 阻塞氣管的常見食物有肉類、地瓜、湯圓、包子、豆子、花生、瓜子等。
老年人為什麼容易發生噎食呢?主要有以下四點原因:一、咀嚼功能不良, 大塊食物尤其是肉類, 不容易被嚼碎;二、在飲酒過量時, 容易失去自控能力;三、老年人患食管病者較多, 加上進餐時情緒激動, 容易引起食管痙攣;四、老年人的腦血管病變發生率高, 咽反射遲鈍, 容易造成吞咽動作不協調而噎食。
噎食的發生往往具有以下特徵:進食時突然不能說話, 出現窒息的痛苦表情;患者通常用手按住頸部及胸前, 並用手指口腔;如為部分氣道阻塞, 可出現劇烈的咳嗽, 咳嗽間歇有哮鳴音。
老年人預防噎食, 除了及時治療各種疾病之外, 還應注意做到“五宜”:食物宜軟, 進食宜慢, 飲酒宜少, 心宜平靜, 食不宜語。
有80%的人噎食發生在家中,
針對噎食, 有一種簡便易行的急救法。 其具體操作方法是:意識尚清醒的病人可採用立位或坐位, 搶救者站在病人背後, 雙臂環抱病人, 一手握拳, 使拇指掌關節突出點頂住病人腹部正中線臍上部位, 另一隻手的手掌壓在拳頭上, 連續快速向內、向上推壓衝擊6~10次(注意不要傷其肋骨)。 昏迷倒地的病人採用仰臥位, 搶救者騎跨在病人髖部, 按上法推壓衝擊臍上部位。 這樣衝擊上腹部, 突然增大腹內壓力, 可以抬高膈肌, 使氣道瞬間壓力迅速加大, 肺內空氣被迫排出, 使阻塞氣管的食物(或其他異物)上移並被驅出。
此方法還可用來自救。 如果發生食物阻塞氣管時旁邊無人, 或即使有人, 病人往往已不能說話呼救, 病人必須迅速利用兩三分鐘左右神志尚清醒的時間自救。 此時可自己取立位姿勢, 下巴抬起, 使氣管變直, 然後使腹部上端(劍突下, 俗稱心窩部)靠在一張椅子的背部頂端或桌子的邊緣, 或欄杆轉角, 突然對胸腔上方猛力施加壓力, 也能取得同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