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是常見的一種皮膚病, 小兒的肌膚比較敏感, 更容易出現濕疹的情況。 患了濕疹肌膚會瘙癢難耐, 影響寶寶的睡眠, 影響寶寶的飲食。
嬰兒內部的生理因素:
因為嬰兒的皮膚角質層薄, 毛細血管網豐富、皮膚表皮含水量大, 這樣的皮膚結構容易發生變態反應。 另外新生兒或小嬰兒腸壁薄、其通透性高、一些食物的小顆粒(很可能是引起致敏因素的食物性變應原)很容易通過腸壁直接進入到血液中, 形成相應的抗體, 一旦這類食物再次進入身體時, 抗原和抗體反應就會引起過敏。
一些新生兒受母體性激素的影響, 出生後皮脂分泌功能旺盛, 皮脂分泌的多, 在頭皮上, 眉際上形成皮脂堆積的鱗狀細片, 俗稱“奶癬”、“乳痂”。 由於個體的差異, 可能每個孩子表現的不一樣。 除此之外, 也有的孩子在前額、耳後、頰部、背部、會陰、以及皮膚褶皺處覆以乾燥油膩的鱗屑, 嚴重的成為“痂皮”, 形成皮脂溢出性皮炎。
外部因素:
機械性摩擦, 如唾液和溢奶長時間的刺激局部皮膚, 多表現在下頜、頸部以及前胸出現濕疹;或者使用鹼性較強的洗滌用品、過高的營養也是造成濕疹的原因之一。
家族遺傳:
有家族過敏史。 一般夫婦一方是過敏體質(如患有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炎、魚鱗病、哮喘等), 50%的孩子是過敏體質,
嬰兒濕疹如何預防?
應儘量避免讓寶寶接觸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 如寶寶對雞蛋過敏, 可暫時不添加。
如果寶寶吃母乳, 媽媽應注意不要吃易引起過敏的魚、蝦、羊肉等食物, 最好別吃辣椒等刺激性食品。
保持寶寶雙手的清潔, 經常幫寶寶剪手指甲。 避免搔抓, 以免感染, 濕疹十分痛癢,
不能用鹼性強的肥皂、熱水洗患處皮膚。 因為肥皂和熱水會將寶寶皮膚表面的油脂洗掉, 使皮膚更加乾燥, 還會刺激肌膚。
注意洗澡水質不佳帶來的皮膚濕疹。 城市水質因為經過較長的運輸管道和樓頂水箱, 容易產生二次污染, 自來水中含有寄生蟲、鐵銹和漂白粉等, 對於寶寶極為幼嫩的肌膚容易造成刺激, 從而引發過敏和濕疹。 如果家裡自來水有比較濃重的漂白粉味, 或水質偏黃, 可以在沐浴軟管的末端安裝“寶寶愛水”嬰幼兒沐浴淨化器對水質進行過濾, 讓寶寶用上乾淨的沐浴用水, 從而大幅降低患濕疹的幾率。
給寶寶穿上棉質的寬大衣服, 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濕疹。
媽媽不能擅自給寶寶用任何激素類藥膏, 因為這類藥物外用過多會被皮膚吸收, 給寶寶身體帶來副作用。 必要時, 可在醫生指導下用些抗組織胺藥、消炎、止癢、脫過敏藥物。
如果不能進行母乳餵養, 可以參考醫生的意見選用脫敏配方奶, 已有研究證明選用脫敏配方的配方奶, 有助於調整嬰兒的免疫系統, 降低嬰兒濕疹, 以及避免其他過敏性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