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管栓塞可引起糖尿病患者足潰瘍和壞疽, 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動脈硬化的發生率增加, 糖尿病血管疾病發生年齡早, 其發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 病變較彌漫。 下肢中、小動脈硬化閉塞, 血栓形成, 微血管基底膜增厚, 管腔狹窄, 微循環障礙引起皮膚、神經營養障礙, 加重了神經功能損傷。 糖尿病足合併血管病變者較單純由神經病變所致的糖尿病足的預後要差。 缺血使已有潰瘍的足難以恢復, 因為潰瘍的癒合需要足夠的氧和營養物質。
2.糖尿病患者白細胞功能障礙易致感染,
3.足部壓力的異常及胼胝的形成。 足底所受壓力的異常以及胼胝的形成是導致糖尿病足部病變的最主要因素。 此外, 足部微循環的異常使得組織氧及營養物質供應障礙, 這也是造成糖尿病足部疾病的因素;
4.在存在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或者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中, 發生下肢潰瘍的危險性顯著升高,
5.糖尿病感覺神經病變、運動神經病變及自主神經病變均可以導致糖尿病足部潰瘍的發生。 感覺神經病變可以引起患者足部對疼痛、冷熱及振動的感覺下降, 而對疼痛感覺的缺失, 可以直接導致足部的損傷。 而運動神經病變可以引起足部小肌肉(足內肌)的無力及萎縮, 使得足部屈肌及伸肌的失平衡, 使腳趾呈爪形屈曲狀, 蹠骨頭凸起, 腳弓變平。 這種改變使得全身重量集中在蹠骨頭及足根部, 過度的壓力負荷將導致足部受壓點胼胝的形成, 這是引起足部潰瘍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