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藏醫藥之湯劑

湯劑是散劑之一種, 前面已經講過散劑分內服散, 外用散, 內服散分煮散或沖散, 即湯與藥粉一起服下, 湯散則是粗粒, 煮後去渣, 只服藥湯。 湯散有單味湯與複方湯。 如:

1.訶子獨味湯, 主治胃“赤巴”病。 余甘子獨味湯, 主治血病, 除惡血。 毛訶子獨味湯, 主治黑色“黃水”病。 唾夏嘎獨味湯, 主治血病。 芫荽獨味湯, 主治紫癜口渴症。 藏紅鹽獨味湯, 主治反胃, 腹痛症。 光明鹽獨味湯, 主治初期不消化症。 硇砂獨味湯, 主治尿閉症。 石灰獨味湯, 主治胃“培根”症。 乾薑獨味湯, 能升胃溫, 主治消化不良。 黃芪獨味揚, 主治脾病和水腫病。

喜馬拉雅紫茉莉湯, 主治下身的寒性病。 杉葉藻獨味湯, 主治酒中毒症, 肩胛骨尖獨味湯, 主治肉食不消化。 青稞獨味湯, 主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踝骨獨味湯, 主治零星的“龍”型疾病。 制訶子(用鐵屑制)肉獨味湯主治肝熱、眼病、黃水瘡。 香附子獨味湯、草河車獨味湯、景天獨味揚等皆能清肺熱。 生等獨味湯, 主治“黃水”病。 木藤蓼獨味湯, 主治疫症未成型。 茜草獨味湯和高山龍膽獨味湯, 主治重症天花。 五靈脂獨味湯, 主治中風, 尿閉症。 水葫蘆苗獨味湯, 主治筋熱症。 杜仲獨味湯, 主治骨碎裂。 藏茵陳獨味湯主治“培根”型病症。

2.川烏、甘草、髙山龍膽, 加竹黃、糖令服, 主治聲音嘶啞、咽幹舌燥。

3.檀香、肉豆蔻、核藤子煎湯, 主治心熱病。

4.景天、甘草、紫草茸、大株紅景天煎湯,

主治肺熱、咳喘。

5.岩精、穆坪馬兜鈴、哇夏嘎煎湯, 加紅花、熊膽, 主治肝熱。

6.丁香、波棱瓜、河子煎湯, 主治脾熱、腹脹腸鳴。

7.訶子、紫草茸、檳榔葉、茜草煎湯, 主治腎熱, 腸熱、腹熱。

8.扁蓄、茵草、川烏煎湯, 或者止瀉木、川烏、大株紅景天、穆坪馬兜鈴煎湯, 主治腸熱與六腑熱症。 此方再加波棱瓜軒, 主熱瀉。

9.蒺藜、蜀葵、螃蟹甲煎湯, 主治尿閉症。

10.喜馬拉雅紫茉莉、黃精、蒺藜煎湯, 主治胎熱症。

11.三果(訶子、毛訶子、余甘子)湯主治瘟疫、紊亂熱症、新舊熱症、促使熱症成型。

12.藏木香、懸鉤木、苦參、乾薑煎湯, 促使疫熱成型, 主治“培根型木布”症、虛熱症、血痛病。

13.藏茵陳、勒哲、波棱瓜、蒼耳子煎湯, 主治疫熱重症和身體倦怠。

14.藏茵陳、藏黃連、余甘子, 哇夏嘎煎揚,

主治血機亢進、血熱病。

15.河子、貫眾、草烏煎東加硼砂, 主治肉食中毒和藥物中毒。

16.藏木香、廣木香、有爪石斛、哇夏嘎煎湯, 主治胃潰瘍。

17.生薑、訶子、秦艽、小檗煎湯令服, 主治黃水病。

18.藏菌陳、秦艽、川烏煎湯, 主治膽熱症。

19.米泔水加有爪石斛、蜂蜜煎湯。 主治嘔吐症。

20.小萌聲、沒食子、五味子、小檗花等, 煎東加奶渣、酸汁, 主治腹瀉。

21.大麻仁、川烏煎湯, 主治中毒引起的嘔吐。

22.紅花、熊膽、紫草茸煎湯, 主治吐血。

23.獨活、小檗、茵陳蒿、白茅根、紫草茸煎湯, 加紅花, 熊爭掌參、木藤蘿、藏茵陳煎湯, 主治四胺發熱。

24.勒哲、岩精、訶子煎湯, 主治痛風。

25.甘草、檀香、麝香、珠芽蓼煎湯, 主治脈熱症。

26.喜馬拉雅紫茉莉、小檗、勒哲、訶子煎湯, 加兩錢白安息香, 主治皮膚病、“黃水”病。

27.藏茵陳、蒼耳子、肉豆蔻、余甘子煎湯,

主治肝病、目赤、胃病。

28.乾薑、光明鹽、訶子煎湯, 主治一切寒性疾病;如蓽拔煎湯, 主治藥物不消化。

29.乾薑、阿魏煎湯, 加藏紅鹽, 主治心風症。

30.油松、香附子、阿魏、訶子煎湯, 主治龍型疫癘和寒性疾病、面部歪斜。

31.石榴、蓽茇, 乾薑煎東加炒米, 蜂蜜, 主治嘔吐與下瀉、腹脹、呃逆。

32.烈香杜鵑葉, 小豆蔻, 乾薑煎湯, 主治舌、唇皆白與心悸, 肝功衰退, 消化不良, 乏力。

33.藏紅鹽、香旱芹好、蓽茇、桂皮、胡椒、蛇床子煎湯, 主治消化不良、嘔逆。

34.桂皮、藏紅鹽、生薑、蓽茇、胡椒, 牛乳送服, 主治寒性腹馮。

35.大蒜200g加8倍的水, 牛乳適量煎湯, 主治“龍”型腫脹、“龍”型疫癘、及所有的“龍”型疾病。

36.訶子東加乾薑, 每於早晨令服, 主治腫脹和赤巴型的黃疸病。

湯劑煎煮法:冷湯劑需要把藥汁泡下來;熟煮的場劑要取2/3的藥汁令服。

熱性疾病涼飲, 寒性疾病熱飲, 寒熱合併症需溫飲。 飲食與起居需要適應治病的需要。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