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按照解剖方位分為前、後、左、右、中五個葉, 近端為圍繞尿道的內層腺體, 其外, 為外層腺體。 在正常的前列腺中, 外腺佔據前列腺的大部分, 內腺則處於中心的極小部分。 但是, 當前列腺增生時, 情況就不同了。 若增生主要發生於前列腺內層, 而內腺又緊密包繞著尿道, 因此哪怕只是稍稍肥大, 都非常容易把尿道壓扁, 造成排尿困難。 這是即使肛門指檢仍難發現前列腺肥大。 而外腺可能主要向外側生長, 有時儘管長得很大, 甚至達到第三度, 但是並不壓迫尿道, 因此也可能沒有尿道梗阻症狀, 或者症狀輕微。
為了表明前列腺增生病人疾病的嚴重程度, 醫生在臨床上將前列腺增生症分為三期:第一期為患者排尿困難、尿頻、夜尿增多、排尿無力、膀胱壁因排尿費力而出現小梁, 但是沒有殘餘尿;第二期指膀胱壁尿肌開始代償不全, 不能將尿液完全排除而出現殘餘尿, 常常合併發生慢性細菌性膀胱炎;第三期系指由於長期排尿費力, 引起膀胱排空機能減退, 發生尿瀦留、腎功能不全。 如果根據尿流率測定的結果進行判斷, 第一期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減低不明顯, 尿流圖形多在正常的範圍內;第二期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均明顯降低,
前列腺增生的分期在決定治療方案上有一定的意義。 一般認為第一期的前列腺增生症適於保守療法, 第二期的早期患這也可能適用保守療法, 保守療法效果不佳, 或者病情發展的第二期患者, 以及第三期的前列腺增生患者, 應該考慮手術治療。
總而言之, 前列腺增生患者就醫時不能只滿足于醫生通過直腸指檢對前列腺大小的份度, 而應該結合自己排尿不暢症狀的嚴重程度, 以及尿流率的檢查結果來判斷疾病的臨床分期, 必要時還需輔以前列腺B超、腎圖和血中尿素氮等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