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引發的原因有哪些呢?這種病的病因也是比較複雜的, 多數是由遺傳引起的, 受到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
一、環境因素
引發哮喘的環境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 可以從以下方面注意:
1、精神因素:病人情緒激動、緊張不安、怨怒等, 都會促使哮喘發作, 一般認為它是通過大腦皮層和迷走神經反射或過度換氣所致。
2、運動:約有70%~80%的哮喘患者在劇烈運動後誘發哮喘, 稱為運動誘發性哮喘, 或稱運動性哮喘。 典型的病例是在運動6~10分鐘, 停止運動後1~10分鐘內支氣管痙攣最明顯, 許多患者在30~60分鐘內自行恢復。
3、感染:哮喘的形成和發作與反復呼吸道感染有關。 在哮喘患者中, 可存在有細菌、病毒、支原體等的特異性IgE, 如果吸入相應的抗原則可激發哮喘。 在病毒感染後, 可直接損害呼吸道上皮,
4、吸入物:吸入物分為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兩種。 前者如塵蟎、花粉、真菌、動物毛屑等;非特異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 職業性哮喘的特異性吸入物如甲苯二異氰酸酯、鄰苯二甲酸酐、乙二胺、青黴素、蛋白酶、澱粉酶、蠶絲、動物皮屑或排泄物等, 此外, 非特異性的尚有甲醛、甲酸等。
5、食物:由於飲食關係而引起哮喘發作的現象在哮喘病人中常可見到, 尤其是嬰幼兒容易對食物過敏,
6、月經、妊娠與哮喘:不少女性哮喘患者在月經期前3~4天有哮喘加重的現象, 這可能與經前期黃體酮的突然下降有關。 如果有的病人每月必發, 而又經量不多者, 則可適時地注射黃體酮, 有時可阻止嚴重的經前期哮喘。 妊娠對哮喘的影響並無規律性, 有哮喘症狀改善者, 也有惡化者, 但大多病情沒有明顯變化。 妊娠對哮喘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機械性的影響及與哮喘有關的激素的變化, 在妊娠晚期隨著子宮的增大, 膈肌位置升高, 使殘氣量、呼氣貯備量和功能殘氣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並有通氣量和氧耗量的增加。 如果對哮喘能恰當處理,
7、氣候改變:當氣溫、溫度、氣壓和(或)空氣中離子等改變時可誘發哮喘, 故在寒冷季節或秋冬氣候轉變時較多發病。
8、哮喘與藥物:有些藥物可引起哮喘發作, 如心得安等因阻斷β2-腎上腺素能受體而引起哮喘。 約2。 3%~20%哮喘患者因服用阿司匹林類藥物而誘發哮喘, 稱為阿司匹林哮喘。 患者因伴有鼻息肉和對阿司匹林耐受低下, 因而又將其稱為阿司匹林三聯症。 其臨床特點有:服用阿司匹林可誘發劇烈哮喘, 症狀多在用藥後2小時內出現, 偶可晚至2~4小時。 患者對其他解熱鎮痛藥和非甾體抗炎藥可能有交叉反應;兒童哮喘患者發病多在2歲以前, 但大多為中年患者, 以30~40歲者居多;女性多於男性,
二、遺傳因素
根據家系資料, 早期的研究大多認為哮喘是單基因遺傳病,有學者認為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疾病,也有認為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的疾病。目前則認為哮喘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其遺傳度約在70%~80%。多基因遺傳病是位於不同染色體上多對致病基因共同作用所致,這些基因之間無明顯的顯隱性區別,各自對表現型的影響較弱,但有累加效應,發病與否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支氣管哮喘是由若干作用微小但有累積效應的致病基因構成了其遺傳因素,這種由遺傳基礎決定一個個體患病的風險稱為易感性。而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並決定一個個體是否易患哮喘的可能性則稱為易患性。遺傳度的大小可衡量遺傳因素在其發病中的作用大小,遺傳度越高則表示遺傳因素在其發病中的作用大小,遺傳度越高則表示遺傳因素在發病中所起的作用越大。許多調查資料表明,哮喘患者親屬患病率高於群體患病率,並且親緣關係越近,患病率越高;在一個家系中,患病人數越多,其親屬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嚴重,其親屬患病率也越高。汪敏剛等調查哮喘患兒Ⅰ及Ⅱ級親屬的哮喘患病率,並與對照組比較,哮喘組中Ⅰ級親屬哮喘患病率為8。2%,Ⅱ級親屬患病率為2。9%,前者的哮喘患病率明顯高於後者。對照組的Ⅰ、Ⅱ級親屬哮喘患病率分別為0。9%和0。4%,其患病率分別低於哮喘組Ⅰ、Ⅱ級親屬的哮喘患病率。
哮喘前期症狀或許不明顯,隨著疾病發展,特徵也逐漸明顯。因此,只有更好的瞭解哮喘的病因才能更好的治癒這個疾病。
早期的研究大多認為哮喘是單基因遺傳病,有學者認為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疾病,也有認為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的疾病。目前則認為哮喘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其遺傳度約在70%~80%。多基因遺傳病是位於不同染色體上多對致病基因共同作用所致,這些基因之間無明顯的顯隱性區別,各自對表現型的影響較弱,但有累加效應,發病與否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支氣管哮喘是由若干作用微小但有累積效應的致病基因構成了其遺傳因素,這種由遺傳基礎決定一個個體患病的風險稱為易感性。而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並決定一個個體是否易患哮喘的可能性則稱為易患性。遺傳度的大小可衡量遺傳因素在其發病中的作用大小,遺傳度越高則表示遺傳因素在其發病中的作用大小,遺傳度越高則表示遺傳因素在發病中所起的作用越大。許多調查資料表明,哮喘患者親屬患病率高於群體患病率,並且親緣關係越近,患病率越高;在一個家系中,患病人數越多,其親屬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嚴重,其親屬患病率也越高。汪敏剛等調查哮喘患兒Ⅰ及Ⅱ級親屬的哮喘患病率,並與對照組比較,哮喘組中Ⅰ級親屬哮喘患病率為8。2%,Ⅱ級親屬患病率為2。9%,前者的哮喘患病率明顯高於後者。對照組的Ⅰ、Ⅱ級親屬哮喘患病率分別為0。9%和0。4%,其患病率分別低於哮喘組Ⅰ、Ⅱ級親屬的哮喘患病率。
哮喘前期症狀或許不明顯,隨著疾病發展,特徵也逐漸明顯。因此,只有更好的瞭解哮喘的病因才能更好的治癒這個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