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從我們百姓對心跳感覺的角度, 即心臟跳動的表現來看:凡是與心臟跳動節律或頻率相關的疾病, 都可以稱為心律失常。 比如心跳過快、過慢或者時快時慢以及跳動不整齊等。
有些人心律失常是持續性的, 有些人大部分時間心跳都是正常的, 偶爾會出現心臟停跳;或者夜間出現很長時間的停跳, 都是發生了心律失常。 另一種從醫學的角度, 即心律失常發生的機制上來看:我們正常心臟發出激動的司令部叫做竇房結, 由它發出的指令叫做竇性心律, 這是正常的心律, 當心臟激動不是由竇房結髮出,
現在老百姓對心臟缺血、冠心病心肌梗死都有了一定的認識, 到了醫院就能接受造影, 甚至支架, 可是對心律失常的認識卻很少, 認為這是一些不影響生活、不影響健康, 不影響壽命的“小病”。 實際上並非如此, 大部分心律失常都是需要治療的。 所以建議患者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
心律不齊指竇房結不規則地發出激動所引起急病的心房及心室的節律改變。
許多人, 特別是年輕人, 在體檢檢查心電圖時, 常常會得到“竇性心律不齊”的診斷。 多數人都知道心跳應該是規律整齊的, 所以一聽說“心律不齊”, 不少人便認為這是不正常的現象。 雖然沒有任何症狀, 但也要四處求醫, 找專家, 想趕快治好“病”。 但醫生往往又說:“不用治。 ”這些人心裡又打鼓了, 是不是什麼疑難雜症, 治不好了。
其實, “竇性心律不齊”不是說明心臟有疾病問題。 “心律不齊”以兒童、青少年最常見, 成年人也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