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疾病預防>正文

頸椎病診斷及護理

1.發病原因

頸椎病多由頸椎間盤退變、老化及繼發性改變, 從而刺激或壓迫神經根、脊髓或影響椎動脈血液供應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和體征。 這與多種因素有關, 以致病情錯綜複雜。 頸椎病是50歲以上人群中的常見病。

頸椎位於上顱和胸椎之間, 頸椎間盤的結構與腰椎間盤相似。 間盤較厚, 活動範圍較大。 其中第1、第2頸椎主要是旋轉活動, 第3頸椎以下部位前後移動較多, 第5、第6頸椎在屈伸活動時前後移動範圍最大。

頸椎在脊椎中活動度最大, 因此其頸間盤、周圍韌帶受傷機會增加。 同時,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損傷的積累頸椎間盤也發生退行性改變,

逐漸老化, 彈性減退, 脆性增加。 如果繼續受到損傷, 可使椎體的骨膜受牽拉和擠壓, 而產生損傷後修復反應, 形成增生骨贅, 骨贅與破裂的椎間盤組織成突出物, 壓迫鄰近的組織。 突出物如向外側突出, 可壓迫神經根, 而產生神經根被壓迫或刺激的症狀;如突出物向後突出, 壓迫脊髓可產生脊髓受壓症狀;如突出物向側方突出, 可刺激交感神經;如壓迫椎動脈, 可引起椎動脈供血不足症狀。 此外, 青壯年頸椎間盤尚未發生退化時, 可因明顯的外傷而破裂, 發生急性頸椎問盤突出, 表現症狀與頸椎病相似, 但無骨資增生。 較少見。

2.護理診斷

頸椎病的病人主要以下特徵:多見於中年以上,

常發單側, 偶發雙側。

(1)神經根型是壓迫或刺激椎管單側或雙側的神經根引起的症狀。 病人表現為頸肩痛、頸僵硬, 且反復發作。 常因勞累、寒冷、睡眠不佳或伏案工作過久而誘發, 仰頭、咳嗽、打噴嚏時加重, 疼痛沿神經根支配區放射至上臂、前臂、手和指, 頸部活動受限, 有時可有頭皮痛、耳鳴、頭暈, 重者手指麻木, 活動不靈

(2)脊髓型此型發生於40歲-60歲的中年人, 是壓迫或刺激脊髓而引起。 早期症狀表現為單側或雙側下肢軟弱無力, 有麻木感, 以至行走困難, 腳好似踩在棉花上樣感覺, 胸或腰部有束帶感。 少有疼痛, 繼而出現上肢發麻, 手部肌無力, 嚴重者發展至四肢癱瘓, 大小便功能障礙。

(3)椎動脈型沿大腦走行的椎動脈從第6頸椎橫突孔開始通過,

當頸椎的橫突孔附近發生病變, 頸動脈受壓迫或刺激, 除有頸部壓痛、活動受限等頸椎病一般表現外, 有時可表現為頭痛、頭暈、眩暈、視物不清、噁心、嘔吐、耳鳴、耳聾等症狀, 其甚發生猝倒。 其症狀常為一過性缺血或脊髓缺血的表現。 當體位改變時, 供血恢復, 症狀也得以緩解

(4)交感型頸椎病由於刺激或壓迫頸椎旁的交感神經節後纖維, 可引起頭痛、頭暈、耳鳴、耳聾、枕部痛、枕大孔壓痛、視物模糊、眼窩脹痛、眼球震顫、流淚、鼻塞、心跳加快或減慢、心律紊亂、血壓升高或降低、肢體發冷、皮膚瘙癢、麻木感、多汗或少汗等症狀, 這些症狀可局限于單側, 也可見於雙側。

3.護理措施

(1)讓病人瞭解頸椎病的有關知識, 提高防病意識,

增強治療信心, 掌握康復的方法。 觀察病人治療過程中經受心理情緒的變化, 調節心理情緒, 保持心理健康。

(2)正確有效牽引, 解除機械性壓迫。 注意牽引時的姿勢、位置及牽引的重量, 並及時發現牽引過程中的反應, 如是否有頭暈、噁心、心悸等。 由於病人頸部制動, 應減輕局部刺激。 正確應用理療、按摩、藥物等綜合治療, 以解除病痛。 正確指導病人的頭頸功能鍛煉, 堅持頸部的活動鍛煉, 方法為前、後、左、右活動及左、右旋轉活動, 指導病人兩手做捏橡皮球或毛巾的訓練, 以及手指的各種動作。

(3)非手術治療過程中注意疼痛部位, 肢體麻木無力的變化。 按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 長期臥床的病人, 應注意有關臥床併發症的預防與觀察。

經常用50%的紅花酒精按摩病人的骨突部位, 如骶骨、尾骨、足跟處、內外踝等。 按摩上、下肢肌肉, 鼓勵病人主動加強各關節活動。

4.治療與急救

(1)神經根型、交感型頸椎病可採用非手術療法治療。 非手術療法也是手術治療的基礎, 是治療頸椎病的基本方法, 它可使頸椎病的症狀減輕、好轉、治癒, 對早期病人尤其應如此治療。 常採用頭部牽引、理療、局部制動、藥物治療等措施。

(2)頭部牽引用刻枕吊帶取坐位或仰臥牽引, 頭前傾15度, 重量為4千克-6千克, 每日1次-2次, 每次25分鐘—30分鐘, 10次為1個療程。 可連續牽引3個療程後休息2周, 必要時可再牽引。

(3)按摩可與牽引治療配合, 在牽引後進行, 可以加速炎性水腫消退和改善神經的供血。 按摩可以改善局部血液供應, 鬆馳肌肉痙攣,解除疼痛,緩解症狀。

(4)局部制動症狀輕者不需制動,可用消炎鎮痛劑及舒筋活血中藥等。症狀嚴重者可用硬紙殼、泡沫塑料條或石膏條製成簡單圍頸局部制動,也可用頸支架制動。

(5)加強頸部活動鍛煉疼痛好轉後,逐漸作頸部各方向活動,以增強頸部肌力。平時應注意臥位的姿勢及枕頭的高度,仰臥時枕頭不宜過高;側臥時枕頭可略高,使頸部與軀幹保持一條線,而不偏向一側。

鬆馳肌肉痙攣,解除疼痛,緩解症狀。

(4)局部制動症狀輕者不需制動,可用消炎鎮痛劑及舒筋活血中藥等。症狀嚴重者可用硬紙殼、泡沫塑料條或石膏條製成簡單圍頸局部制動,也可用頸支架制動。

(5)加強頸部活動鍛煉疼痛好轉後,逐漸作頸部各方向活動,以增強頸部肌力。平時應注意臥位的姿勢及枕頭的高度,仰臥時枕頭不宜過高;側臥時枕頭可略高,使頸部與軀幹保持一條線,而不偏向一側。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