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由於胃肌和腹部張力鬆弛, 胃的位置降至正常水平線以下的病變。 常常是內臟下垂的一部分。 輕者並無症狀, 明顯患者可伴隨有上腹不適、易飽脹、厭食、噁心以及便秘等症。 那麼, 中醫上是如何治療胃下垂了呢?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瞭解下吧。
中藥敷臍法
取蓖麻仁10g, 五倍子5g, 搗成泥狀, 敷於臍中, 紗布包裹。
用法:每日早、中、晚各熱熨1次, 隔4天換藥1次。
小貼士:孕婦和吐血者忌用。
灸神闕穴法
1.藥灸法:取黃芪15g、白芍10g、黨參15g、當歸10g、丹參15g、白術10g、枳殼10g、升麻6g、生薑末10g、柴胡6g。 食欲減退者加雞內金10g, 大便溏者加焦六曲10g。 將上述中藥(除生薑)焙乾,
用法:將藥末10g填神闕穴, 鋪平呈圓形, 直徑約2~3cm, 再用8cm×8cm膠布貼緊。 每隔3天換藥末1次, 每天隔藥艾灸1次, 艾條長約1.5cm, 連灸3壯, 以1月為1療程。 可治脾虛氣陷之胃下垂。
2.將生薑1片插數孔, 置臍上, 用艾條懸起灸之, 每天1次, 每次30分鐘。 最好于每日上午9時左右灸之, 灸後胃脘部有溫熱舒適感為佳。
貼百會穴法
將蓖麻子仁10g, 搗爛如泥, 拌入升麻粉, 製成直徑2cm、厚1cm的圓形藥餅, 叫做升胃餅。 找到百會穴, 將百會穴周圍的頭髮剃掉, 把“升胃餅”置於百會穴, 用繃帶固定。
用法:患者俯臥, 用灌有80℃熱水的瓶子熨燙升胃餅30分鐘, 每日3次。 每塊藥餅可連續使用5天, 連用10天為一個療程。
小貼士:
1、飯後2小時左右治療較為適宜;
2、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和孕婦禁用;
3、有部分人會出現發紅、腫脹、疼痛等情況, 這是因為蓖麻子的刺激作用, 如果能忍受的可以繼續使用, 如果情況較嚴重要立即停止使用。
另外, 穴位治療搭配食療方治療效果會更好:
治療胃下垂食療方
蓮肉山藥粥
原料:豬肚1只, 蓮肉、山藥各50克, 糯米100克。
制法:把豬肚去除脂膜, 洗淨切細丁;蓮肉、山藥切碎。 連同洗淨的糯米放鍋內加水, 中火煮至熟爛。 早晚2次食用。
功效:補脾養胃, 補中益氣。
鱔魚大蒜湯
原料:鱔魚2條, 大蒜1頭, 黃酒適量。
制法:把黃鱔剖開, 去掉內臟, 洗淨血污。 鍋燒熱加底油, 放入蒜瓣, 煸至金黃, 添湯, 加入鱔絲。 魚熟時烹入黃酒、香油即成。
功效:健胃順氣。
紅薯番茄
原料:紅薯200克, 白糖、番茄醬各適量。
制法:把紅薯洗淨切片,
功效:強體補虛, 增進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