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慢性腸炎會傳染嗎

很多慢性腸炎患者病情經常反復發作, 便懷疑這是被傳染的, 對於慢性腸炎會傳染嗎這個問題, 專家表示, 慢性腸炎並不會傳染, 但卻是一種很難治癒且容易復發的疾病,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治療過程中存在一些誤區。

一、喝酒能殺死腸中的細菌

曾在門診遇到有些慢性結腸炎病人, 不但不注意飲食, 而且還繼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酒, 這種樸素的做法, 在外人看來有些可笑, 在長期受慢性結腸炎折磨並得不到有效治療的患者中, 有這種想法或類似想法的人也許不在少數。

二、認為灌腸是治療慢性結腸炎的更好方法

跟其他疾病一樣, 在不同的病型和不同的階段需要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沒有更好的方法。 據觀察, 灌腸方法對膿血便和直腸症狀頗有效果, 一般用藥後數天即可見症狀明顯緩解。 但由於直腸粘膜對藥物吸收和灌腸方法本身的局限性, 並不是任何藥物都可使用灌腸的方法給藥的, 相當多的病例單使用灌腸方法其效果並不明顯, 且症狀緩解後容易反復。

三、把“慢性結腸炎”當作“便秘”治

慢性結腸炎的患者中有不少肛門墜脹、有裡急後重、排便後便意不盡的患者。 這些患者的大便往往並不幹, 多為稀溏, 甚至每日大便2-3次。 因為排便困難, 而當作便秘服用通便藥, 雖然服通便藥後大便會變得暢快些,

但停藥後症狀依舊, 甚至排便更加困難, 時間長了還會形成對通便藥的依賴性, 治療更加困難, 形成惡性循環。

四、認為慢性結腸炎肯定有腹瀉症狀

有的患者認為結腸炎患者一定有腹瀉症狀, 自己大便幹結難解, 肯定不會是“慢性結腸炎”。 因此不理解自己大便幹結、排便困難卻被診斷為“慢性結腸炎”。 原來“慢性結腸炎”的診斷是一種病理診斷, 主要依據是結腸的某一段或全黏膜層和黏膜下層有輕度至重度炎症。 雖然大分“慢性結腸炎”患者可見到腹瀉、大便稀溏等症狀, 但有個別患者卻表現為大便幹結或大便困難。 因此, 大便幹結與“慢性結腸炎”的診斷並不矛盾。

五、到處找醫生看病或到處買藥吃, 幻想有醫生或有藥物將疾病前沿的治好

由於慢性結腸炎十分難治, 久治不愈, 患者求治的心情十分迫切, 就會出現“病急亂投醫”、“病急亂服藥”的情況。 有的病人只要聽說哪兒治療結腸炎好就往哪兒跑, 吃遍了所有廣播中、報紙上介紹能治結腸炎的藥物, 結果是醫生看了不少, 藥吃了不少, 錢花了很多, 病還沒有治好。

六、因懼怕而拒絕做結腸鏡檢查

懼怕做結腸鏡檢查而拒絕做結腸鏡檢查的患者絕不在少數。 主要原因在於對結腸鏡檢查的不瞭解, 懼怕檢查過程中的痛苦, 懼怕檢查前禁食與腸道準備。 因不做結腸鏡檢查而貽誤病情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教訓十分深刻。

現在很多人在犯病的時候總是會應用一些土方法, 或者是當地醫師對慢性腸炎的症狀推出的一些方法,

或者是患者自身認為“好”的方法, 卻反而耽誤了疾病的治療, 甚至使得病更加的嚴重, 因此提醒患者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