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草藥>正文

中醫痛風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如果你簡簡單單的認為痛風是一個西醫的疾病的名稱, 那麼就是錯誤的。 其實我們歷史悠久的中醫學的話, 很早的話其實就有“痛風”病名的餓了。 因此, 歷代醫家對於痛風疾病的話不僅僅有所論述。 而且還積累了不少的治療的方法的了。 中醫痛風的治療怎麼開展?

元·朱丹溪《格致餘論》就曾列痛風專篇, 雲:“痛風者, 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 其後或涉水或立濕地……寒涼外搏, 熱血得寒, 汗濁凝滯, 所以作痛, 夜則痛甚, 行于陽也。 ”明·張景岳《景嶽全書·腳氣》中認為, 外是陰寒水濕, 今濕邪襲人皮肉筋脈;內由平素肥甘過度,

濕壅下焦;寒與濕邪相結鬱而化熱, 停留肌膚……病變部位紅腫潮熱, 久則骨蝕。 清·林佩琴《類症治裁》:“痛風, 痛痹之一症也, ……初因風寒濕郁痹陰分, 久則化熱致痛, 至夜更劇。 ”同時現代醫學所講的痛風還相當於中醫的“痛痹”、“曆節”、“腳氣”等症。

痛風早期中醫診斷:

1、濕熱阻痹

下肢小關節卒然紅腫熱痛、拒按, 觸之局部灼熱, 得涼則舒, 伴發熱口渴, 心煩不安, 溲黃, 舌紅苔黃膩, 脈滑數。

2、瘀熱內鬱

關節紅腫刺痛, 局部腫脹變形, 屈伸不利, 肌膚色紫晴, 按之稍硬, 病灶周圍或有塊瘰"硬結, 舌質紫暗或有瘀斑, 苔薄黃, 脈細澀或沉弦。

3、痰濕阻滯

關節腫脹, 甚則關節周圍漫腫, 局部酸麻疼痛, 或見"塊瘰"硬結不紅, 伴有目眩, 面浮足腫, 胸脘痞悶, 舌胖質黯,

苔白膩, 脈緩或弦滑。

4、肝腎陰虛

病久屢發, 關節痛如被杖, 局部關節變形, 晝輕夜重, 肌膚麻木不仁, 步履艱難, 筋脈拘急, 屈伸不利, 頭暈耳鳴, 顴紅口幹, 舌紅少苔, 脈弦細或細數。

5、風寒濕痹型

肢體、關節疼痛, 或呈遊走性痛, 或呈關節劇痛, 痛處不移, 或肢體關節重著腫痛, 肌膚麻木。 于陰雨天加重, 舌苔薄白, 脈弦緊或濡緩。

證候分析:風寒濕三氣雜至, 侵襲機體, 痹阻經絡, 氣血運行不暢, 不通則痛, 故見肢體、關節疼痛。 風邪偏勝者則關節呈遊走性痛;寒偏勝者則見關節劇痛, 痛有定處;濕邪偏勝者則以關節重著腫痛, 肌膚麻木為主, 寒濕之邪均為陰邪, 故見陰雨天加重。

溫馨提醒:建議有這個疾病的病人, 需要進一步去控制每天總熱能的攝入,

不可以隨隨便便暴飲暴食的了。 而且病人為了早點兒身體的康復, 要少吃碳水化合物。 不要喝酒, 也不要隨隨便便吃冰冷刺激的飲料的了。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