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血管堵塞不足70%時, 人體無任何感覺, 當堵塞超過70%進入晚期時, 人體才會有不良感覺
按照血管橫斷堵塞的程度, 一般分為:
堵塞初期:堵塞30%無症狀
堵塞中期:堵塞達50%無症狀
堵塞晚期:堵塞達70%出現症狀
很多人以為, 只有到老了的時候, 才用為我們的血管操心。 殊不知, 血管斑塊變大, 從30歲以後就加速了, 再加上現代人活得越來越累、吃得越來越不健康、運動得越來越少, 不知不覺中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損壞。 專家提倡:早點“養”, 勝於老來“治”。
人體每6.5平方釐米的皮膚上就分佈著長約6.1米的血管。 好的血管讓人看著特別舒服:動脈血管富有活力,
可有些人的血管不免讓人捏一把汗, 就像家中的自來水管一樣, 用的時間長了, 管道內壁就要結垢、生銹, 逐漸導致管道受阻而無法供水。
血液中的“水垢”是指膽固醇、甘油三酯等, 它們在血管壁上越積越多, 形成如同黃色小米粥樣的斑塊, 久而久之, 使血管壁彈力下降, 血液流動受阻, 最終因缺血而引起心、腦血管病。
血管“天敵”黑名單
1、餐餐大魚大肉, 血管容易堵。
2、晝夜顛倒, 打亂血管生物鐘。
3、一天兩包煙, 血管易“中毒”。
4、運動少, 血管垃圾多。
下肢血管也很重要, 但常被大家忽視。
如果腦血管有問題, 出現心臟病的幾率是正常人的2—3倍, 可如果下肢血管有問題,
5、高血壓、糖尿病拖累心腦血管。
沒有症狀或不加控制的高血壓, 是引發諸多血管病的導火索。 高血壓患者發生腦梗死的幾率是正常人的4—7倍。 而高血糖不僅累及微血管, 還會導致大血管病變, 血糖高的人, 腦卒中的發生率比正常人高
“養”
人們常說, “血管年輕人不老”, 可人過三十, 很難有時間、精力, 好好保養自己的血管。 對此, 教給大家一些日常護血管的小竅門。
●吃點血管“清道夫”。
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 並保持血管壁的彈性。 醋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脂。 每天晚上少吃乾飯, 用小米加黃米熬點稀飯, 再加幾顆枸杞子和大棗, 最護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