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何時給孩子買玩具

日本千葉大學附屬小學校長多湖輝曾經回憶說, 他小時候向母親要玩具時, 總是要在下次生日或下一個節日才會到手, 反正一定都要先擱一兩個月。 所以, 他小時候對父母買的玩具, 簡直當寶貝一樣。 所以, 他小時候對父母買的玩具, 簡直當寶貝一樣, 不管什麼時候都珍玩著。 而現在的很多小孩則不同, 前幾天還當寶貝似的玩具, 沒幾天就厭倦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答應得太快也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為什麼對孩子的要求答應得太快了, 會產生負效應呢?一般來說,

孩子的期望程度越高, 滿足的程度越大。 例如, 孩子需要一輛玩具"坦克", 向媽媽提出來以後, 他就翹首以待, 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 孩子會對擁有"坦克"產生美好的想像。 在此過程中, "坦克"的價值和"坦克"對娛樂活動的意義也在不知不覺中增加。 由此, 期待需要的欲望越來越迫切。 當孩子經過了一段等待、焦慮的時間以後, 媽媽給他買來了"坦克", 孩子會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玩具, 不會輕易地損壞它、厭倦它。 反之, 如果孩子向媽媽提出要買一輛"坦克", 媽媽立即滿足他, 孩子的滿足程度反而有限, 對"坦克"的價值以及"坦克"對自己活動意義的認識較低。 因而滿足需要以後, 並不怎麼去愛惜它, 甚至還會產生"損壞沒事, 有爸爸媽媽再買"的錯誤想法。

除此之外, 適當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 還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耐性和克已心。 在東京一所學校任教的謝野光氏, 曾在一家雜誌上以母親的禮物為題, 發表了他童年的回憶。 他說, 小時候每次他向媽媽吵著要玩具時, 媽媽就對他說, "耶誕節再買給你, 平常不可以"。 在耶誕節前夕的平安夜裡, 媽媽帶著他來到院子裡, 這時, 孩子們的禮物都早已用帶子系在聖誕樹上了。 媽媽的行為, 媽媽的真情, 使光氏得到禮物時感到無比的喜悅, 長大以後也忘不了, 同時也養成了他的耐性和克已心。 所以, 直到現在, 他都感謝媽媽的教導和訓練。

現在許多家庭富裕了, 往往是孩子要什麼給什麼。 今天的玩具壞了, 明天就去買新的來。

殊不知這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了多麼大的消極影響。 不少孩子任性暴躁、自私自利、不愛惜財物、不講禮貌, 也許與父母平時經常對孩子即時滿足不無關係。

當然, 在孩子需求產生以後, 我們也不全是讓孩子消極地等待, 必要時可以在孩子提出要求後, 也給孩子提一個條件。 例如, 要求孩子幫助媽媽做一件什麼事情, 或完成一個什麼小製作, 讓孩子感到滿足物的來之不易, 從而更珍惜它。 有時, 孩子想要的一些玩具是可以自己製作的, 家長就不要急於去給孩子買。 例如, 孩子需要一支"小手槍", 爸爸媽媽可以指導孩子用鉛絲、木頭等材料自己做一個;孩子需要一張賀年卡, 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一些紙、筆, 指導孩子學做一張。

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 灑下了汗水, 對自己的"勞動成果"不僅更加珍惜, 而且會從創造活動中體驗到愉悅, 迸發出進一步創造的欲望。

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被珍惜, 但是, 我們也必須看到, 太難得到的東西又常常會使孩子因失望而卻步, 甚至還會產生挫折感。 所以, 讓孩子等待的時間也不能過長。 延遲滿足是一個相對概念, 它沒有一個絕對的量的標準。 總的來說, 要依情況而定, 因孩子而異。 具體地說要考慮這樣幾個因素:一是需要物對孩子活動需要的迫切程度。 如孩子正在畫畫, 彩筆用完了, 孩子還要繼續畫畫, 時間差就不能放得過長, 但要教育孩子愛護彩筆, 不要亂畫亂削。 二是孩子的性格特徵。 有的孩子性格外向,

較暴躁, 要什麼東西都是"迫不急待", 對這樣的孩子需要的滿足時間, 可先短後長, 逐漸加大時間差, 以培養孩子的耐性和克制心。 對於性格內向, 有一定忍耐力的孩子, 時間差可大一點。 三是滿足實現的可能性。 孩子的需求有的是幾天內可以給他滿足的, 有的則是暫時辦不到的。 例如, 孩子需要"一列火車", 小縣城的商店裡沒有, 只有到大城市才能買到, 這時需要滿足的時間差就較長, 這就要給孩子講清道理, 既不使孩子失望, 也不要遷就孩子的無理需求。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線上獨家使用,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