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補償理論對日常生活的啟示

個體對於其它個體或者組織具有內疚感, 或者報恩的思想, 就會以言語、行為、態度, 或者精神與物質上對其它個體或者組織進行回報, 以尋求心理平衡感, 這就是心理補償理論。

心理補償理論的物件是人與組織。 這種心理補償的人必須有內疚感, 或者知恩圖報的思想, 才會有補償對方的動機與動力。 沒有內疚感, 就會沒有歉意;沒有歉意, 就不會有補償對方的想法。 沒有知恩圖報的想法, 就會沒有還人情的想法;沒有還人情的想法, 就談不上有補償對方的想法。

心理補償是其他人與組織付出, 或者利益損失的前提下,

己方獲得其他人的利益與幫助。 他方是損己利人, 是犧牲者, 己方是得利者。 當己方具有償付能力後, 對他人或者組織付出, 或者損失自己的利益前提下, 他方獲得了利益與幫助。 己方是損己利人, 是犧牲者, 他方是得利者。

如果進行心理補償, 當然是各有千秋, 不會是同一樣的補償的方法。 例如, 補償對方, 可以是一句“謝謝”。 也有可能是外表流露的敬意, 更有可能是支持與合作, 還有可能是給予對方金錢, 或者其它物質與利益。 心理補償標準, 是以實施補償行為人的內心衡量來確定。 補償行為人, 會根據內疚感的重要程度, 或者是報恩的份量, 來確定補償標準。 補償行為人在一般情況下, 是不會與被補償人商量補償標準的。

當然, 雙方內心約定的補償標準, 是以補償人樂意接受補償為標準的。 也有口頭與書面商量約定的補償標準, 這種情況是特殊的個案, 一般情況下是很少出現的。

現舉例來說明一下心理補償理論是怎麼一回事。 先講個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 秦穆公外出丟失了自己的馬, 便出去尋找, 看到一群人殺了自己的馬, 在一起吃肉。 他對這些人說:“這是我的馬。 ”這些人都很惶恐害怕。 秦穆公原諒了他們殺馬的行為, 還賜酒給他們吃。 殺馬的人都慚愧地離開了。

後來, 晉國圍攻秦穆公, 情況很危急。 曾經殺秦穆公的馬, 喝他的酒的人聚在一起, 想要感恩回報秦穆公, 他們奮勇殺敵, 以死來報答這份恩情。 最後, 打敗了晉國軍隊,

解了秦穆公之危。 秦穆公乘勝俘虜了晉惠公。 這是殺馬、吃馬的這群人, 實施心理補償的案例。

再舉個國外的案例, 有個國家的鎮官員, 比較好色。 他們鎮長與副鎮長相約去嫖妓快樂一下, 有專車司機載著他們來到妓院。 鎮長與副鎮長們, 想要司機一起嫖妓, 哪知道, 這司機不想對不起老婆。 鎮長於是對司機說:“你去超市買些東西吧, 不管價值是多少, 到我這裡報銷。 ”鎮長與副鎮長為了快活, 司機沒有參與, 讓他們覺得有點內疚感, 於是他們讓司機去購物來補償司機一下, 還可以用好處來封司機的嘴。 這是鎮長實施心理補償的案例。

企業對員工們很愛護與關心。 員工們用努力工作來心理補償企業。 父母對兒女們有養育之恩,

兒女們用孝順來心理補償父母。 打工仔對企業有卓越貢獻, 老闆用豐厚的獎金, 或者管理職位來獎勵打工仔。 這些都是心理補償理論的延伸。 心理補償在社會中無處不在, 心理補償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與應用, 越來越大。 靈活地運用心理補償, 對於充分調動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