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部痙攣又稱面部痙攣, 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半面痙攣, 是指一側面部陣發性、不自主、不規則的肌肉抽搐, 無神經系統損害的其他陽性體征, 面肌痙攣怎麼回事, 病因不清楚, 所以今天我們請有關專家就這個問題詳細地講解一下。
發病以中年女性為多, 起病常為下眼瞼的輪匝肌陣發性輕微抽搐, 以後逐漸向一一側面部擴展, 以口角肌肉抽搐最明顯。 抽搐程度不一, 在緊張、情緒激動或疲勞時抽搐加重, 安靜或睡眠時消失。 少數嚴重者, 面肌抽搐可累及整個一側面肌。 抽搐多限於一側, 雙側者甚罕見。
本病是慢性進行性發展, 一般不自發緩解, 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現患側面肌癱瘓和萎縮, 抽搐也停止。 病程初期, 面肌抽搐僅限於眼輪匝肌時, 應與功能性眼瞼肌痙攣鑒別, 後者不向下面部擴展, 且常為雙側性。 當面肌抽搐伴有其他顱神經損害, 或肢體功能障礙, 或件有肢體不自主動作時, 應考慮顱內病變, 需去醫院診治。
面肌痙攣主要採用藥物治療, 可選用苯妥英鈉、利眠甯、安定、魯米那等。 並配合理療。 輕症患者經治療後症狀可略有減輕。 重症者, 藥物治療無效時, 可採用面神經封閉式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