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我們可以送的東西, 但關鍵是以什麼方式送出。 是送到就行, 還是送得品位高, 或是送得讓眾人皆知, 聽聽心理學家馬瑞思·威蘭特(Maryse Vaillant)是怎麼分析我們送禮時常見的幾種行為。
其實是自己想要
小時候, 有些禮物我們特別想要, 可卻沒有得到, 比如一輛自行車, 一列電動火車, 一個洋娃娃, 這些東西深深地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中。
在我們少不經事的幼小心靈裡, 得不到這些禮物就意味著是我們的父母送不起, 那一刻, 我們對愛的渴望是多麼的強烈啊。
成年以後, 我們送出的禮物有時候總會有著小時候沒收到的禮物的影子,
送不可思議的禮物
有些人送禮一擲千金, 就像古代的帝王一樣, 揮霍奢靡, 因為他在萬人之上。 過度慷慨的本質是強烈的佔有欲。 送禮時的揮霍暗藏一種不由自主統治別人的意願, 因為那些分量過重的禮物隱含著需要對方回報和盡義務的成分。 這種揮霍可能是陰險的, 也可能是自願的收買。 一個挺傷人的問題:"他在追求什麼樣的地位?"
送實用的禮物
一把分奶油水果蛋糕的小鏟子, 一台吸塵器, 一把螺絲刀......這些實用的禮物往往是最令人失望的了。 不僅僅因為它們太土氣, 不夠詩情畫意,
送讓人討厭的禮物
有些禮物絕不會體現自身的價值, 讓人難釋重負。 這些禮物讓我們背上責任的重擔, 卻沒的選擇。
比如我們沒開口找人家要, 人家就送我們一條狗。 禮物的背後是給我們的束縛。 這就是欲擒故縱呀......讓人討厭的禮物, 還包括那些無視我們存在的(比如奶奶給孩子我們不給的東西)或是剝奪我們快樂的東西(我們自己挑選或獲得禮物的快樂)。 讓人惱火的問題:"我還有自由嗎?"
從來不送或送不好的東西
很少送禮物的人表面上看很吝嗇,
送代金券的
把代金券或一些錢當禮物送非常便捷。 但既然你都不在乎送的是什麼了, 別人拿它幹什麼也就不用你操心了。 這種無形的饋贈裡包含了些含蓄的意味(不打算讓收禮的人猜透自己的喜好和想像力), 同時也有尊重的成分在裡面(即便他不知道我們是怎麼送的, 反正是送出禮物了)。 提個私下的問題:“這禮物(這錢)我收著踏實嗎?”
————————————————————————————————————————————
編輯推薦:
人人都知道送禮物應該投其所好, 母親喜歡什麼就送什麼。 雖然這句話有點像廢話, 因為等於什麼都沒說, 但心理學上卻有一些方法, 可以幫助我們發現, 什麼樣的禮物將最能討得每一位不同的母親歡心。
如何挑選令人心動的禮物
一件禮物最大的魅力在於它能令人心動。 在物質充盈的今天, 送禮或收禮都變得稀鬆平常--遞出什麼樣的禮物, 會令對方情不自禁地心頭一動, 備感貼心與溫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