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秋臨, 天高氣爽。 在這大好時光裡, 也會有一些疾病給人們帶來煩惱, 小兒急性腎小球腎炎即是其中之一。 該病發病率從9月開始逐漸增多, 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1月達到高峰。 算來目前正值發病高峰期, 談談此病的一些知識很有必要。
要認識急性腎小球腎炎, 首先應從症狀開始。 該病的臨床症狀並不複雜, 主要表現為水腫、血尿和高血壓。 水腫輕則表現為早晨起床雙眼皮腫脹, 孩子會有眼皮厚重的感覺;重則全身皆腫, 皮膚被水腫撐得脹脹實實的(稱“緊張性水腫”)。 血尿可以表現為肉眼血尿,
因為急性腎小球腎炎發病與細菌, 特別是鏈球菌感染有關, 患兒在起病前1-3周常有發熱、咽喉腫痛、咳嗽或皮膚化膿感染, 如小癤瘡、小腿給蟲咬後抓破發炎等。
醫生診斷急性腎小球腎炎主要是憑臨床症狀, 如孩子有上述症狀而查尿發現有蛋白、紅細胞, 少量白細胞和管型, 多數能診斷為急性腎小球腎炎。 此時加做一些化驗, 如發現抗鏈球菌溶血素“O”(簡稱抗“O”)增高和補體降低等, 對確診大有幫助。 當然還要檢查腎功能是否有改變, 如測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等以便推測病情的輕重。
急性腎小球腎炎需要注意什麼
急性腎小球腎炎是一種自愈性疾病, 如未經任何治療也會自行恢復, 且迄今為止也無特異的治療方法, 重要的是對症治療和休息。 急性腎小球腎炎急性期大約2-4周。 在這段時期, 大多數病孩能平安度過, 僅有小部分病孩因病情嚴重或處理不當(如休息不好、不適當的靜脈輸液、大量飲水和吃鹹食等)會出現嚴重症狀。 這些症狀可歸納為以下3項:
高血壓腦病:血壓急劇升高, 頭痛、煩躁不安, 嘔吐, 病孩突然訴說視物不清或完全失明, 發生極嚴重的抽筋、昏迷。
心力衰竭(或迴圈充血)病孩不能平臥、心跳加快、氣促、咳嗽、煩躁不安、手足冰涼和腹痛等。 嚴重的咳出血痰、口唇發紫、大汗淋漓。
腎功能不全, 尿毒癥:尿極少、頭痛、煩躁、噁心、嘔吐等。
如出現上述表現, 不僅要住院治療, 多數還得進監護室, 加強護理和治療, 當然近年來此類嚴重症狀的發生率已顯著減少, 降至5%以下。
若無上述嚴重症狀, 一般的急性腎小球腎炎要注意休息和飲食。
休息——起病2周內須臥床休息, 直至肉眼血尿消失、利尿消腫、血壓正常後方能下床活動。 至尿明顯好轉, 僅留微量蛋白(化驗單中紅細胞項用“±”或“Trace”表示)和少量紅細胞(化驗單中紅細胞項用“+”或“數個/HP”表示)才可複學, 但仍不能參加體育活動。
此外病孩在醫生指導下還要接受抗生素治療(多數用青黴素注射7~10天), 用利尿劑和降血壓藥等。 與治療風濕病不同,
急性腎小球腎炎會轉性嗎?
與成人相比, 小兒時期慢性腎炎是相當少見的。 按照目前國內兒科腎小球疾病分類, 慢性腎炎是指“急性腎小球腎炎病程超過1年並有腎功能減退者”, 而急性腎小球腎炎後留下少量尿蛋白和紅細胞不能診斷為慢性腎炎。 急性腎小球腎炎很少轉變為慢性, 這是因為, 急性腎小球腎炎時腎小球一次炎症後不會繼續發展, 僅在急性期腎的病變十分嚴重, 有大量腎小球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