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進性腎炎為急性快速進展性腎小球腎炎的簡稱。 它起病急驟, 可在數日、數周或數月內腎功能急劇惡化, 以少尿(無尿)性急性腎功能衰竭為多見。 臨床上, 腎功能急劇進行性惡化(3個月內腎小球濾過率下降50%以上), 伴有貧血, 早期出現少尿(尿量≤400ml/d)或無尿(尿量≤100ml/d)。 新月體性腎小球腎炎未經治療者常于數周或數月內發展至腎功能衰竭終末期。 由於肺與腎小球基膜具有共同的抗原, 部分患者除有腎炎表現外, 還有肺間質炎症和咯血症狀, 臨床上稱為肺出血一腎炎綜合征。 發病以青壯年男性為多, 男女之比約為 2:1發病率約占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3%~5%,
多數病例根據急性起病、病程迅速進展、少尿或無尿、肉眼血尿伴大量蛋白尿和進行性腎功能損害等典型臨床表現, 以及結合腎活檢顯示50%以上腎小球有新月體形成病理形態改變, 一般不難作出診斷, 但要注意不典型病例。
明確本病診斷後, 尚應區別特發性抑或繼發性, 重視本病的基本病因診斷甚為重要, 因為各種疾病引起急進性腎炎的預後不同, 且治療方法和效果也異, 多數作者認為, 急性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引起者預後較周身疾患引起者為好。 此外, 同樣是周身疾患引起者, 如能早期診斷, 如紫癜性腎小球腎炎引起者預後可能較多動脈炎或肺出血-腎炎綜合征為佳,
對本症群的治療宜及早進行, 若新月體在70%以上, 或血肌酐濃度在5mg%以上者, 雖積極搶救, 但腎功能恢復機會不多, 然常有個案報導嚴重病例經血透及積極治療好轉者。 在此類病人血中常有高濃度抗基底膜抗體或免疫複合物, 若不清除可繼續作用於腎小球, 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此外, 免疫反應激發的凝血, 是刺激球囊上皮細胞增殖, 形成新月體的主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