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一年中秋季皮膚乾燥的護理秘笈

一年中的秋季是皮膚最為乾燥的時刻, 因為秋季風大, 容易引起身體的缺水, 這對於大家而言都是無法忍受的, 那麼秋季該如何去防治皮膚的乾燥問題, 如何能在秋季依舊保持皮膚的水嫩呢?

保養 拯救我的皮膚

在正常的情況下, 皮膚表皮的最外層(角質層)中含水量約在10%~30%間, 如果含水量少於10%, 皮膚就會變得乾燥。 春天風沙大, 皮膚表面之水分易被外界所蒸發, 造成皮膚的外觀乾燥、脫皮、落屑, 甚至有皸裂發生。 皮膚抵抗能力一下降, 一些皮膚病變就容易產生。 年紀大的人因為皮膚中之皮脂腺萎縮的關係,

皮脂腺無法分泌足量皮脂, 皮膚得不到應有的滋潤, 易變得乾燥, 甚至造成缺脂性皮膚炎。

皮膚乾燥情形如要獲得改善, 則必須適當保養。 乾燥天氣中皮膚保養以保濕及防止水分蒸發為主;平時除了減少沐浴次數及清潔用品(香皂、沐浴乳)的使用頻率之外, 可以選用具防止水分蒸發的保養品, 如凡士林、礦物油類(如嬰兒油)及動物性脂肪(如綿羊油);或含有保濕效果的保養品, 如甘油、蜂蜜、玻尿酸、卵磷脂、尿素、乳酸、蘆薈等等。 清潔用品則可選用含乳霜或不含皂堿的成分, 以免洗後皮膚更加乾燥。 另外, 雖然現在日曬時間不長, 也不能忽略了防曬的工作, 可以選用具保濕效果的防曬產品, 防曬係數SPF至少15以上。 保養品的選擇必須符合下列原則:增加皮膚保水能力、皮膚感覺平滑柔順、具保護功能等。

而不同部位使用的保養品也稍有差異, 臉部以冷霜、乳液為主;身體可用乳液或潤膚油來保濕。 嬰幼兒因為皮膚發育未臻完全的關係, 也必須慎選低敏感、低刺激性的保濕保養品。

一旦出現皮膚炎的症狀時, 切忌一味使用保養品, 必須求診皮膚科醫師給以適當切的治療, 以免症狀惡化。

內補 水是百靈藥

水占成人體重的60%~70%, 是人體生理活動不可或缺的物質;如果水分不足, 機能代謝緩慢, 毒素便會囤積在體內。

喝水有一定的原則, 咕嚕咕嚕猛灌容易吃進空氣導致胃漲氣, 瞬間被撐大的胃, 將分泌過多胃酸或消化液使得胃黏膜受到傷害。

因此, 先含著水再緩緩喝下, 一方面滋潤口腔黏膜消除口渴, 另一方面避免胃部受到傷害。 每人每天一定要有足夠的飲水量, 覺得口渴時, 表示身體已經呈現缺乏水分的狀態, 故要養成隨時喝水的習慣;尤其經過一整夜的睡眠, 身體開始缺水, 血液濃度增高, 若晨間用餐前先喝一杯溫水, 水會直接從消化道中流通, 被身體吸收, 幫助血液淨化、迴圈, 降低血液濃度, 恢復清醒, 約半小時不進食, 讓水分輸送至全身, 融入細胞中, 促進腸胃蠕動、消化, 預防便秘, 幫助腎臟及肝臟解毒, 進行新陳代謝, 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大大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也能滋潤肌膚。 此外飲水的溫度最好接近室溫, 酷暑中許多人為止渴解熱、享受“透心涼”的快感,
而猛灌冰水, 如此容易刺激呼吸及消化系統, 影響心臟血管擴張, 有些人還因此感到頭痛;但過熱的水也不宜, 除了造成口腔、食道灼傷, 亦使得腸胃道吸收減緩。

缺乏運動的上班族, 一忙碌起來就減少飲水量, 這對健康是一大危機。 一旦代謝緩慢, 毒素便會囤積在皮下, 不只肌膚顯得暗沉、乾燥、沒有光澤, 也會影響健康, 尤其在流感好發時期, 同事間容易相互感染病毒。 因此, 平時隨時喝水維持體內水平衡, 不但可以增加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把病毒和毒素排出來, 也有助於放鬆緊張的工作情緒。 女性更要養成飲水的好習慣, 不單只為了解渴, 女性尿道及膀胱附近很容易孳生細菌, 不藉由喝水將細菌帶走,

很容易導致尿道、膀胱發炎。

我們從食物及飲料中獲取水分, 多數從呼氣、汗水及尿液中流失, 少量存於糞便中。 出汗是人類防止身體過熱的唯一生理機制, 汗液的蒸發可降低流經皮膚血管中血液的溫度。 如果失去的水分未加以補充, 水的含量就會迅速下降, 嚴重時導致血液體積減少, 體溫隨之上升, 血壓因血量不足而下降。 汗液中主要是鈉、氯離子與少量的鉀和鈣。 長時間運動, 或是在酷熱的天氣下活動數小時以上, 流失的汗水中鈉的含量最多, 而流失的鈉離子和氯離子就無法適時地調節體液與溫度等生理變化, 這時猛喝低滲透壓的白開水不但不足以補充電解質的流失, 也加重了心臟的負擔。 因為白開水會稀釋血液中的電解質, 此時運動飲料不但可以補充水分,裡面含有的鈉、鉀、氯等離子及葡萄糖等,也可以補充流失的電解質和肌肉中所消耗的肝醣。同樣的,發燒、腹瀉時也容易造成電解質與水分失衡,若適時以稀釋後運動飲料補充可避免脫水狀況產生。

此時運動飲料不但可以補充水分,裡面含有的鈉、鉀、氯等離子及葡萄糖等,也可以補充流失的電解質和肌肉中所消耗的肝醣。同樣的,發燒、腹瀉時也容易造成電解質與水分失衡,若適時以稀釋後運動飲料補充可避免脫水狀況產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