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認為其病因多與風有關, 主要是風、濕、熱三邪鬱結於肌膚所致。 多因血熱而感受外風, 或因血虛生風而發病。
情緒 患者應保持心態平穩, 不氣鬱化火。
藥物
在醫生指點下選用清熱瀉火或清熱涼血以祛風止癢的藥品。 不可搔抓患處, 更不贊成用熱水或其他刺激性洗滌用品燙洗。
飲食
清淡為主, 不食用辛辣、油炸、燒烤或其他易過敏、刺激性大的食品, 以防病情加重或誘發疾病。 選用一些適合自己的藥膳。 像荸薺、薄荷都是甘寒清涼之品。
藥膳一
荸薺200克, 鮮薄荷葉10克, 白糖10克。 荸薺洗淨去皮切碎攪汁,
藥膳二
馬齒莧30克(鮮品可用100克), 烏梅、綠豆衣、地骨皮各15克, 幹地龍9克。 將馬齒莧洗淨切碎, 與烏梅、綠豆衣、地骨皮、地龍一起入砂鍋內, 加水適量, 共煎30分鐘, 棄渣取汁300毫升, 分兩次飲用。 功效清熱熄風, 可治療具有口幹口苦、舌苔黃膩的胃腸濕熱生風的急性蕁麻疹, 謂之馬齒莧地龍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