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介入性栓塞治療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 組織學上以海綿狀血管瘤(can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 CHL)最為多見, 其次為硬化性血管瘤、毛細血管瘤、血管內皮細胞瘤等。 瘤體較小時無明顯臨床症狀, 隨瘤體逐漸增大, 可出現上腹部不適、腹脹、噯氣、腹痛等症狀。

血管瘤血竇、血管豐富, 給手術帶來很大麻煩, 介入性栓塞治療療效確切, 而且避免了出血的風險。

介入栓塞治療是經股動脈穿刺插至瘤體靶血管, 通過導管向靶血管內灌注鹽酸平陽黴素與超液化碘油的乳化混合劑。 為減輕血管栓塞後的疼痛和防止血管痙攣, 在注入栓塞劑前、後分別注入1%利多卡因5ml。

當瘤體直徑≤5cm時, 用超液化碘油5~10ml與8~16mg鹽酸平陽黴素的乳化劑進行腫瘤靶血管栓塞, 然後用明膠海綿碎塊進行栓塞;當瘤體直徑>5cm時, 在進行以上步驟後, 再向瘤體內注入永久性栓塞物, 永久性栓塞物呈球形, 是鈉鹽的丙烯樹脂、乙烯樹脂和乙醇的共聚物, 具有在短時間內吸收自重100倍的鹽水並在吸水後仍保持球形和彈力。

介入栓塞治療後患者需隨訪6~24個月, 觀察血管瘤的縮小情況。 研究發現介入栓塞治療後70%的瘤體有不同程度的縮小, 而且僅有少部分患者栓塞後肝區有脹痛感, 部分患者出現低熱, 不超過38℃, 對症治療即可緩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