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匿性腎小球疾病過去稱為隱匿性腎炎。 本病特點是:病程綿長, 病理改變輕微而表現少, 僅有尿常規異常, 病因可能與免疫有關。 急性腎炎恢復期, 輕型腎小球腎病, 遺傳性腎炎早期, 可能均屬本病範疇。
絕大部分起病隱匿, 病因不明, 一般無浮腫、高血壓、腎功能也無改變, 只有尿的異常變化, 多數在體檢時偶然發現而確診。 本病尿異常改變的特點:①僅以少量蛋白尿為主, 尿蛋白定量多數<1。 0g/24h;少數尿蛋白略多, 亦<2。 5g/24h, 無血尿, 可有顆粒管型, 常稱作“無症狀性蛋白尿”。 ②反復發作血尿, 患者平時尿檢可無異常或僅有鏡下血尿,
臨床上表現為“無症狀性蛋白尿”或“單純性血尿”, 既往無急、慢性腎炎或腎病史, 無浮腫、高血壓有功能異常, 血液生化亦無變化, 診斷基本成立。 但需與下列生理性蛋白尿等鑒別。
一、功能性蛋白尿 高熱、劇烈體力活動後由於腎血管痙攣或pH值下降, 使腎小球血管壁通透性增強, 可引起蛋白尿, 但去除病因後消失, 在劇烈運動後, 部分病人出現肉眼或鏡下血尿, 但停止運動後不久即消失。
二、體位性蛋白尿 約5%的青少年, 于直立時出現明顯蛋白尿, 一般不伴鏡下血尿。 臥位時尿蛋白消失, 體位性蛋白尿確切機理尚不清楚, 部分體位元性蛋白尿者腎小球有異常改變。
三、IgA腎病 臨床上多以反復發作血尿為主要表現, 常因上呼吸道感染或勞累, 受涼後數小時至數日(多數在1-2日)引起血尿加劇或出現肉眼血尿, 誘因消除, 肉眼血尿亦消失, 又恢復到原來水準, 無水腫、無高血壓, 亦無血液生化及腎功能異常, 僅少數患者可表現為急性腎炎綜合征、高血壓, 最終發展為腎功能異常, 但確診仍靠腎活檢組織檢查(IgA廣泛沉積於腎小球系膜區內)。
四、注意與泌尿系結核、結石、腫瘤等鑒別。
本病病情大多數穩定, 無需特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