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季節、地區, 與流腦有明顯關係, 而感冒、流感則無明顯關係。
(2)咽部體征, 流腦為輕度充血, 而感冒等可為重度充血或有炎性分泌物。
(3)流腦全身不適較重, 而流感等則較輕。
(4)流腦有出血點, 其它呼吸道感染則一般沒有。
(5)嗜睡、煩躁、昏迷在流腦是主要表現, 而在感冒、流感、扁桃體炎則不應有此種表現。
(6)腦膜刺激征, 這是流腦與感冒、流感、急性扁桃體炎的主要鑒別依據。
耳前瘺管的主要症狀和治療方法是什麼?
耳前瘺管或稱先天性耳前瘺管, 為胚胎期第一腮溝的遺跡。
多單側發病。 瘺口常位於耳輪前腳,
中醫認為本病為先天稟賦不足, 正氣虛弱, 胎毒內蘊而形成。 若感染反復發作, 常流膿液, 治宜益氣養血, 補托排膿。 可用托裡消毒散加減治療, 常用藥物有:黃芪15g, 黨參12g, 白術12g , 熟地黃15g, 白芍12g, 當歸12g, 金銀花15g, 皂角刺15g, 白芷15g, 桔梗10g, 甘草3g, 紫花地丁20g, 連翹15g等, 水煎服。 外治可先用九一丹或紅升丹藥撚插入瘺口, 盡可能內伸, 外敷生肌玉紅膏, 隔天換藥1次。 飲食上宜清淡, 以瘦肉或鮮蛋為主, 忌海鮮魚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