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有時候是一種症狀
中醫認為咳嗽分為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 外感咳嗽以兒童多見, 如外感風寒、熱燥。 不同季節各種咳嗽都多, 冬春氣候多變, 小孩適應力差, 咳嗽感冒、氣管炎和肺炎的孩子很多。 這些疾病都會出現咳嗽的症狀。
風寒感冒是流清鼻涕, 咳嗽聲重濁, 打噴嚏, 喉嚨癢。 早期吐白痰, 舌不紅, 咽部不紅, 舌薄白苔, 畏寒無神。 中醫多採取溫肺、辛溫解表、宣肺化痰的方法。 用藥有三拗湯、荊防達表湯, 家庭可用蔥白生薑湯處理, 中成藥則有五時茶。 風熱感冒多因為孩子捂得太多所致, 表現為發熱汗少,
過敏性咳嗽用抗生素沒用
還有一種咳嗽既不是感冒, 也不是因支氣管炎或肺炎導致, 過敏才是這種咳嗽的主因, 通常稱之為小兒過敏性咳嗽。 該病病因較為複雜, 包括遺傳因素如過敏體質, 由於咳嗽一般是在夜間或清晨發作, 家長容易以為孩子是著涼感冒引起的而不太在意, 或是一味給孩子用抗生素和止咳藥,
專家認為, 過敏性咳嗽祛除病因非常重要,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做:在季節交替、氣溫驟變時, 注意防寒保暖, 避免著涼、感冒;避免食用會引起過敏的食物, 如海產品、冷飲等;家裡不要養寵物和養花, 不要鋪地毯, 避免接觸花粉、塵蟎、油煙、油漆等;不要讓孩子抱著長絨毛玩具入睡;在浴室和地下室, 應使用除濕機和空氣篩檢程式, 並定期更換濾網;被褥要常晾曬。
治療上應避免濫用抗生素及激素, 由醫生進行規範化治療, 以免使過敏性咳嗽轉變為支氣管哮喘或引起其他不良反應。 祖國醫學認為主要與“風”“痰”有關, 急性期採用祛風化痰的中藥來疏風、清肺、化痰止咳, 緩解期則用補肺健脾方法去除“宿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