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1:腹瀉是否都要用抗生素?
秋季寶寶腹瀉往往起病急, 開始表現為發燒, 測體溫在38—39.5℃之間, 同時伴有咳嗽、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狀, 隨後24小時內開始出現腹瀉, 少則一天數次, 多則數十次, 大便稀薄, 呈清水樣或蛋花湯樣, 有時呈白色米湯樣, 多無特殊腥臭味。 這個時候, 是否該給寶寶服用抗生素呢?
回答:70%的急性水樣便腹瀉寶寶不必使用抗生素
事實上,
提問2:寶寶腹瀉後是否要禁食?
急性腹瀉時, 寶寶的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非常弱, 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也非常困難。 因此, 對於小兒腹瀉,
回答:不禁食, 對急性腹瀉應繼續母乳餵養或餵食
較長時間饑餓, 不僅不利於患兒營養的維持, 並且如果原來有營養不良者, 其營養狀況將更進一步惡化, 還會影響腸粘膜修復、更新, 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 使免疫力下降, 反復感染, 最後導致“腹瀉, 營養不良, 再次腹瀉”的惡性循環。 有些患兒還會因禁食饑餓而哭鬧不止, 甚至發生低血糖, 體重明顯減輕等症狀。 目前的主張是對急性腹瀉應繼續母乳餵食。 繼續餵食的寶寶食欲恢復快, 腹瀉和嘔吐次數並未因此而增加, 且體力恢復早,
提問3:腹瀉後是否馬上要止瀉?
寶寶腹瀉後, 通常情況下都是上吐下瀉的慘狀, 看著非常可憐。 於是, 不少爸爸媽媽會立刻給寶寶採取止瀉的方式。 可也有家長認為, 把體內的雜質吐出來或是排泄出來, 反而對身體有好處, 那麼, 到底應該採取怎樣的方法呢?
回答:應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措施
嘔吐和腹瀉在某種情況下對人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所以應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措施。 如食物中毒或誤服毒物引起的腹瀉, 應促進毒素排除, 故應慎用止瀉藥, 不僅不應該使用止瀉藥, 相反, 應給予催吐和瀉藥, 以促進毒物的排出。 如果因消化道炎症而引起嘔吐和腹瀉, 容易造成脫水及水電解質紊亂,
早餐喝粥 潤燥滋陰
古人認為“晨起食粥, 推陳致新、利膈養胃, 生津液, 令人一日清爽”。 所以說, 早餐喝碗粥能幫助腹瀉寶寶潤燥滋陰。
荷葉粥:取荷葉半張先焙乾研末, 用粳米30克, 加水適量, 煮成稀粥, 粥將成時撒入荷葉末攪勻, 稍煮即可, 每次50至100毫升, 早晚空腹食用;
山楂粥:取大米30克, 山楂20克, 生薑3片, 共煮粥, 粥成後加白糖50克調勻即可。 分3次1日內服下,
紅棗大麥粥:大麥適量, 加紅棗5—6枚, 溫水浸泡後, 用武火熬煮, 至大麥開花, 即可。 每次100—150毫升, 早晚空腹食用。
此外, 已經感染腹瀉的人, 秋季更需忌口。 感冒發燒, 切勿再吃辛辣食物。 久病之人, 要忌食豬頭肉、鵝肉、魚腥類食物。 經常患胃滿、嘔吐、噁心等病症之人, 最好少進甜食。 長痘之人, 或者患瘡痛腫毒之人應忌羊肉、蟹、蝦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咳喘痰多之人, 應忌酸澀之物, 可用梨和冰糖煮水喝, 以潤肺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