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古而不老的中醫療法—鼻療

鼻療是祖國醫學特色的古老外治療法。 是指將藥物製成一定的劑型(如散、丸、錠、糊、膏、吸入劑等)作用於鼻腔, 或在鼻腔給以某些物理刺激(如針刺、點按等)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換言之, 鼻療是指以鼻腔作為用藥或刺激部位, 以激發經氣, 疏通經絡, 促進氣血運行, 調節臟腑功能, 從而防治疾病的一種療法。 鼻療是祖國醫學的瑰寶, 其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在歷代的醫學書籍中均有大量的記載, 並在民間廣泛流傳。 幾千年的實踐和現代研究證明, 鼻療可以通治全身一百多種疾病, 並且具有簡、便、廉、驗、捷等許多優點,

是中醫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祖國醫學認為, 藥物治病是通過四氣五味而直接作用的, 氣味入鼻, 藏於心肺;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 而主周身之血脈, 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 而主全身之氣機。 經絡理論認為, 鼻與十二經脈和五臟六腑緊密相連, 息息相通。 現代醫學證明, 鼻腔黏膜處的神經結構特殊, 血管分佈異常豐富, 對外界刺激反應敏感, 並且非常有利於藥物的滲透和吸收。 現代數學理論則證明, 鼻腔正好位於面部的黃金點上, 是調整整體功能的最佳作用處。 全息生物學則認為, 鼻部是一個發育程度較高的全息胚, 蘊藏著整體的全部資訊。 因此認為, 中醫鼻療法是非常科學的治療方法。

鼻療常用中草藥

中醫鼻療一般多用對鼻腔黏膜有一定刺激性的藥物為主藥或在辨證的基礎上加入有一定刺激的藥物為引, 如皂角、細辛、藜蘆、躑躅花(羊躑躅)、鵝不食草、瓜蒂等。 在取嚏時尤應如此;有時多用鮮藥、生藥、猛藥, 如鮮大蒜、鮮蔥、鮮鵝不食草、鮮韭根、生半夏、巴豆仁、火硝、大黃、雄黃等。 這一是為了救治急症可隨時隨地取藥和迅速取效, 二是為了促進藥物的刺激和吸收;有時多用氣味俱厚或有芳香性氣味的藥物, 如蒼術、白芷、藿香、薄荷、木香、乳香、丁香、冰片等。 "氣芳"可充分發揮鼻嗅覺功能, "味厚"可減少藥物用量, 使藥效保持持久。 溫開、通經、清泄等藥物應用較多, 補益藥物應用較少。

鼻療的功用和適應征

通關開竅, 醒腦蘇神:腦主神明,

統五官九竅, 鼻為五官之一, 為腦之外竅, 故取嚏法對中風、五絕、卒死等腦竅閉塞、神智不清、口噤不語等急危重症, 有救急回生之功。

宣暢肺衛, 解肌發汗:中醫認為, 邪從口鼻入, 宜嚏。 "連嚏數十次, 則腠理自松, 即解肌也。 "外邪入侵, 途徑有二:一從鼻口, 一從皮毛。 肺主宣降, 外合皮毛, 在竅為鼻, 故鼻療可宣暢肺衛, 疏解肌腠, 治外邪之所入, 祛邪氣令外出, 可用於感受外邪所致的感冒、鼻塞、咳嗽、胸痛、咽喉腫痛及其邪在肺衛肌腠之病症。

開通上焦, 升清降濁:中醫認為:"嚏法, 開也, 在上在表者也……嚏法可以升清, 清升而陽乃不壅於上、陷於下也, 不至於有降而無升也;又上竅開, 而下竅利也。 "鼻療取嚏是開通上焦的第一捷法, 可升舉清陽之氣,

清陽一升, 則濁陰自降。 故鼻療除用於上焦各種病症外, 凡清陽不升, 陽氣下陷和濁陰不降所致的腹瀉、臟器下垂、脫肛、脘腹悶脹、小便不通、大便秘結等病症也有良效。

激氣上行, 催吐祛邪:中醫認為:"引涎、漉涎、嚏氣、追淚, 凡上行者, 皆吐法也。 ""嚏即吐也, ……涕淚痰涎並出, 胸中悶惡亦寬, 即吐法也。 ""吐法, 則用取嚏之法最善。 "嚏法可在瞬間強烈地激發氣機上行, 使涕淚痰涎並出, 從而起到地祛邪的作用。 可用於上脘停食, 窒悶疼痛、欲吐不得吐, 絞腸痧, 霍亂轉筋, 妊娠小便不通等症, 對虛人患有宜吐之症而又不敢口服藥物者取吐法, 尤為適宜。

鼻療應用--聞香治病

利用芳香藥物鼻內給藥療效顯著, 治病範圍廣。 如偏頭痛:川芎、白芷、遠志各50克,

冰片7克, 共研細末, 置瓶中密閉備用。 每次頭痛時, 用藥棉蘸少許藥末塞入鼻腔中, 疼痛症狀即可迅速緩解或消失。 亦可取川芎15克, 白芷9克, 冰片1克, 細辛3克, 羌活6克, 共研細末, 裝瓶備用。 頭痛時, 依據患者年齡大小, 取藥末3~6克, 放在紗布上卷成條狀, 左側頭痛塞右鼻, 右側頭痛塞左鼻, 全頭痛左右鼻交替使用。 每次持續10~20分鐘, 每天1~2次, 連續5~7天, 即可獲得良效;感冒:鮮紫蘇葉、鮮生薑適量。 生薑搗爛取汁, 紫蘇葉揉碎, 兩者混勻後塞入雙鼻孔(不能過緊), 每日5~6次。 或擠壓少許藥汁(1~2滴), 滴入雙鼻孔內, 均可起到防治感冒的作用;神經性牙痛:蓽茇、白芷、防風、細辛各5克, 高良薑4克, 賠黃研粉, 貯瓶備用。 痛時以藥棉蘸藥粉少許, 塞入患側鼻中, 並深呼吸2分鐘;痛經:川芎30克, 生川烏20克,細辛10克,冰片2克。將上述中藥擇淨,共研為粉,裝瓶密封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粉1~2克,以紗布包裹後塞入鼻孔。一般用藥20~30分鐘疼痛即可減輕或消失。若用藥30分鐘疼痛不減可取出中藥團,再取藥置於另一鼻孔中,20~30分鐘疼痛大多可止。

生川烏20克,細辛10克,冰片2克。將上述中藥擇淨,共研為粉,裝瓶密封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粉1~2克,以紗布包裹後塞入鼻孔。一般用藥20~30分鐘疼痛即可減輕或消失。若用藥30分鐘疼痛不減可取出中藥團,再取藥置於另一鼻孔中,20~30分鐘疼痛大多可止。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