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怎麼辯證治療陰囊濕疹

陰囊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陰囊皮膚病, 俗稱“繡球風”、“腎囊風”。 它對稱發生, 常波及整個陰囊, 患處奇癢, 臨程持久, 反復發作, 不易根治。 本病有急生、慢性之分, 急性期相當於“糜爛型”, 慢性期相當於“乾燥型”。 本病多見於夏季。

陰囊是男子羞於開口的部位, 然而, 這裡的皮膚卻又是一個多事的地方, 以下疾患常使陰囊發生搔癢:

陰囊濕疹陰囊皮膚上出現紅斑、丘疹、水泡、糜爛、滲出、結痂等多種病徵, 病人自己感覺灼熱和搔癢。 常由於用力搔抓, 熱水洗燙而出現急性腫脹或糜爛。 此病病程較長, 反復發作而使皮膚變厚、粗糙、色素沉著。

股癬陰囊皮膚出現環狀紅斑, 上有脫屑, 有劇烈的癢感。 病人多同時患有足癬(俗稱腳氣)或手癬, 並常在陰囊對側的大腿皮膚上、臀部也有同樣的病徵。

固定型藥疹陰囊皮膚的某一部位反復出現圓型水腫性紅斑, 邊緣清楚, 有灼熱感並伴瘙癢感, 常在誤服藥以後數小時內出現, 停藥後一周左右漸漸消退, 有時留有暗紫色斑, 如再次誤服同類藥可反復發作。

疥瘡陰囊皮膚上出現黃豆大小的結節, 在此之前手指縫內、手腕、腰部、下腹部先發生散在丘疹及水泡, 多在夜間出現劇癢。

陰囊神經性皮炎此病與情緒密切相關, 當情緒波動時, 陰囊部位劇烈搔癢, 抓後皮膚出現丘疹, 慢慢聯成一片, 皮膚增厚、變硬。

核黃素缺乏性陰囊炎常年食用精白米、精白麵、多次搓洗米、食青菜切碎泡洗或者長期腹瀉、便秘、食欲不振、挑食、偏食等等, 都會引起核黃素缺乏。 它的主要表現是:開始時陰囊微紅發亮, 以後在陰囊縫兩側發生淡紅色斑片, 上面粘著鱗屑, 不久可出現多個黃豆大小的扁平丘疹, 有不同程度的癢感, 常合併出現口角炎、舌炎等。 只要服用一周的核黃素片, 症狀便會明顯好轉, 在改變飲食習慣或胃腸功能正常後, 病情也會迅速緩解, 但營養狀態差時又會復發。

上述幾種陰囊的常見皮膚病, 患者往往不能分清, 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 所以必須請專科醫師診斷, 並根據具體病情對症治療。

陰囊濕疹中醫一般分為虛實兩種:實者多因濕熱下注。

由於平素嗜食辛辣肥甘, 或陰囊潮濕, 汗液浸潤, 內褲摩擦而致。 陰囊可見丘疹、小瘡、膿瘡, 搔破後出現糜爛滲出、結痂等變化, 陰囊皮膚紅赤、灼痛, 虛證多由急性期轉變而來, 陰囊皮膚增厚, 粗糙如草, 顏色發黑, 瘙癢難忍。 對實證的治療宜清熱利濕, 虛證則應養血潤膚。 下面介紹幾個經驗方供您選用:

1、內服方

(1)加味二妙散:君術10克, 黃柏10克, 荊芥10克, 防風10克, 蟬衣10克, 每日一劑, 水煎, 分2次服, 這是本人經驗方, 適用於濕熱下注之陰囊濕疹效果顯著。

(2)苦參合劑:苦參15克, 黃柏15克, 蛇床子10克, 金銀花10克, 每日一劑, 水煎, 分2次服。 適用於濕熱下注之陰囊濕疹。

2、外用方

(1)10%黃宮水冷濕敷, 或用麻油調青黛粉成糊狀, 數患處, 每日1--2次。 適用於濕熱下注之陰囊濕疹。

(2)杏仁20克, 蒲公英60克, 野菊花15克, 煎湯待冷後濕敷, 每日2--3次。 適用於濕熱下注、糜爛滋水較多之陰囊濕疹。

(3)青黛散:用澤漆水濃煎, 去渣取膏, 調入青黛散, 調勻後外搽, 每日二次, 適用於血虛生風的陰囊濕疹。

需要提醒您的是, 陰囊濕疹不是癬, 故不應按癬用磺酒、癬藥水、大蒜等治療。 本病最忌搔抓、揉搓、摩擦、燙洗等。 凡熱水、肥皂、鹽水、堿水均不宜應用。 只要注意不搔抓、不刺激皮膚, 大多數患者可較快好轉。

陰囊濕疹不是性傳播疾病, 本身不具傳染性。 患者多由嗜食辛辣, 或穿化纖內衣, 陰囊潮濕多汗下體透氣性差所致。 因此建議患者應當穿純棉內衣, 忌食辛辣食品, 保持心情舒暢, 睡眠充足, 樹立信心, 堅持治療, 可提高療效,

減少或減輕陰囊濕疹的復發。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