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動脈瘤有哪些併發症

動脈瘤再破裂

是血管內栓塞術的嚴重併發症, 因血壓急劇波動、術中機械刺激、術後抗凝治療凝血機制改變引起的。 瘤體的破裂與死亡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 病人可突然出現精神緊張、痛苦表

動脈瘤情、躁動、劇烈頭痛、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小便失禁。 急查CT示蛛網膜下腔出血, 腰穿可見血性腦脊液。 護理病人隨時一定要細心觀察, 及時發現並通知醫生及時處理。 術後入神經外科ICU仔細觀察病人的意識狀態、瞳孔變化、肢體活動情況、生命體征特別是血壓和呼吸改變。 對血壓高者控制性降低,

將血壓降至16/1lKpa左右。 對清醒病人, 指導其絕對臥床48~72h, 48h內勿劇烈晃動頭部, 保持情緒穩定及大便通暢。

腦血管痙攣

是顱內動脈瘤栓塞術後常見的併發症。 若病人出現一過性神經功能障礙, 如頭痛、血壓下降、短暫的意識障礙及肢體癱瘓, 可能是腦血管痙攣所致。 應及時報告醫生, 進行擴容、解痙治療。 持續低流量吸氧, 改善腦組織缺氧。 護理病人隨時要特別注意神經系統症狀的改變, 並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 血管造影、栓塞所至的痙攣常可持續3~4周, 為防腦血管痙攣, 臨床上常用尼莫同持續微量泵泵入。 尼莫同是一種高度選擇性作用於腦組織的鈣離子拮抗劑, 它既能直接擴張腦血管, 增加腦血流量又可作用於神經元細胞, 增強其抗缺血、缺氧的能力,

加速其正常生理活動恢復。 在應用尼莫同時應嚴密監測心率、血壓變化, 如血壓下降、面色潮紅、心悸等反應, 應及時減慢滴速或停藥。 同時給予補液、擴容與支持治療。

穿刺部位血腫

血腫易發生在術後6h內, 原因是動脈血管彈性差、術中肝素過量或凝血機制障礙, 術後穿刺側肢體活動頻繁、局部壓迫力度不同等。 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瘀紫。 病人手術畢安全回病房後, 一定囑病人平臥24h, 傷口沙袋壓迫6h, 同時穿刺部位側下肢禁屈曲、制動。 隨時觀察穿刺點局部滲血、血腫情況。 小血腫一般不與處理, 幾天後可自行消退。 如出血量大, 血壓下降, 出現大血腫, 除壓迫股動脈加壓包紮外, 24h後可熱敷局部, 足部抬高,

以利於靜脈回流, 並注意觀察病人足背動脈搏動情況。

腦梗塞形成

術後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引起腦梗死是手術的併發症之一。 嚴重者可因腦動脈閉塞、腦組織缺血而死亡。 術後應早期嚴密觀察語言、運動和感覺功能的變化, 經常與患者交流, 以便及早發現病情變化。 如術後發現一側肢體無力、偏癱、失語甚至神志不清等。 應考慮腦梗塞的可能, 立即通知醫生及時處理。 術後患者處在高凝狀態, 常規給予短期48h肝素化, 配合長期阿斯匹林治療, 以防腦梗塞。 治療時密切觀察有無出血傾向, 每10~30min測血壓一次, 並詳細記錄, 觀察牙齦、結膜、皮膚有無出血點, 大小便顏色, 以及頭痛、嘔吐等顱內出血症狀。

下肢血栓栓塞

治療中, 不同程度的血管內皮受損均可造成下肢動脈血栓的形成。

表現為術側下肢皮膚不同程度發紺或下肢疼痛明顯, 足背動脈搏動較對側明顯減弱, 提示下肢栓塞的可能。 術後每15~30min觸摸足背動脈1次, 觀察下肢末梢迴圈情況, 如足背動脈搏動有無減弱或消失, 皮膚顏色、溫度、痛覺是否正常。 術後因患者處於高凝狀態, 肢體癱瘓, 精神緊張, 缺乏適當的活動, 一旦造成下肢靜脈血栓, 囑病人絕對臥床、抬高患肢、利於靜脈回流、限制肢體活動, 遵醫囑給予溶栓、抗凝藥物治療。

遲發性過敏反應

應用離子造影劑易發生過敏反應, 但有的病人應用非離子造影劑仍可發生過敏現象。 造影劑進入人體時間長、劑量大時, 可發生類似過敏症狀。 輕度的過敏表現為:頭痛、噁心、嘔吐、皮膚瘙癢、蕁麻疹等,

重者出現休克、呼吸困難、四肢抽搐等。 因此,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熟悉造影劑過敏反應的處理。

腦積水

是動脈瘤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 急性腦積水在手術同時行腦室外引流即能解決, 而慢性腦積水需行手術分流。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