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學生離職最荒唐的理由

一、大學生離職最荒唐的理由

二、導致大學生離職的原因

三、大學生如何面對職業生涯

大學生離職最荒唐的理由

在目前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下,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實屬不易。 可是,偏偏有一些大學生“身在福中不知福”,好好的工作說辭就辭,而且辭職的理由也很荒唐:比如“跟女友分手了”等。 那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導致他們做出反常的選擇呢?這種就業心理背後有三層原因:

1、現在許多畢業生家庭條件尚可,不珍惜就業機會,這是社會責任感缺失的表現。

2、這些畢業生片面理解“就業權”,認為就業權就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對待工作,其實,學生們應將就業權首先理解為生存權,這樣才不會輕易辭掉一份賴以生存的工作。

3、大學生創業大多在艱苦奮鬥的階段,部分員工對企業不抱信心。 因此,大學生老闆要建立良好的用人機制,以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

導致大學生離職的原因

大學生主動離職的最主要原因是“個人發展空間不夠”,繼續從事一份工作的成本太高或者預期回報太低,都會導致大學生決定離職。

但實際上動輒跳槽未必是提升自我的好途徑。 從瞭解情況看,這種成本或者回報既可以是物質上的(例如有21%的2011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內主動離職的主要原因是“薪資福利偏低”),也可以是心理上的(例如有30%的主動離職主要原因是“個人發展空間不夠”)。

而心理原因在離職決定中的作用更為重要,而且也更複雜。

在對各類型用人單位2011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率調查顯示,離職率最低的是國有企業,只有13%,其次是政府機構/科研事業單位為19%,接著是非政府或非營利組織為20%,其後是中外合資/外資/獨資企業為25%,離職率最高的是民營企業/個體,為31%。 而離職率最高的本科畢業生從事的主要職業名稱為電話推銷員,離職率為48%,其後是廣告寫手46%,零售售貨員43%。 分析認為,在政府或者國企就業的大學生離職率低,可能因為他們本身更在乎工作帶來的“安全感”。 另一方面,從事服務性質工作的大學生離職率高,可能因為這類工作對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帶來的挑戰太大。

對於這個群體而言,關鍵是不要動輒就跳槽,而是要把這種消極的、逃避的做法轉變為一種持續改進的積極行為。 “提升自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完成,離職只是其中一種,而且離職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

在已就業的2008屆大學畢業生中,三年中發生過離職的人的薪資收入低於未發生過離職的人。

大學生應該去發現除了離職之外其他提升自我、拓寬個人發展空間的途徑,包括在原單位轉換不同職業或部門、承擔更重要的技術任務或管理工作、獲得晉升所需要的學歷或職業資格證書、積累職場經驗與人脈等。

此外,在擇業過程中,除了能力、薪資這樣的硬指標,大學生與雇主雙方更要考慮其他方面的匹配,包括職業安全感、服務精神、工作要求的心理承受力等。

大學生如何面對職業生涯

1、要調整好心態

保持處驚不亂清醒的頭腦,既然寒潮已經襲來,就要有過冬的準備。 認真分析近幾年的就業形勢,轉變觀念,正確審視自己。 因為你可以不瞭解別人,但必須瞭解你自己,對自己剖析的深度和廣度比以往時候更重要,如自己的優點、缺點、能力、性格及弱點,切忌好高騖遠。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尤其需要改變錯誤的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

2、準確的職業定位

近年來,職業定位、職業生涯規劃已經不是什麼新鮮名詞,多數大學生在走進校門的第一天就被輔導員灌輸了職業生涯的理念。 每個職業人都要有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定位,大學生正處於職業發展的探索期,在擇業方面容易迷茫,更需要有一個適合的正確職業定位。

職業定位要結合自己的性格、興趣、價值觀、能力等綜合資訊進行分析考慮,大學生在為自己進行職業定位時,不能抱著完美主義的想法,一開始的要求不能過高,最好是圍繞自己的專業,不要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或者不要從事自己不適合、不擅長的工作,那是沒有發展空間的。

3、要注重掌握專業技能

如今,很多企業在招聘中越來越注重實際操作能力,對於大學來說主要就是專業能力,而非學歷。 一般來說,學歷僅意味著更雄厚的理論基礎和技能,然而,對於那些學歷不高或學校一般的大學生,如果能在大學期間利用業餘時間加強專業技能的學習,並參加專業的培訓,我們的實際技能並不一定比名牌大學的學生差。 而很多的企業在用人方面是很實際的,會綜合考慮一個人學歷和技能。所以,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要把自己的專業技能的提升作為重點來考慮,不斷強化自己專業能力,從而提高就業的含金量。

4、提高社會實踐經驗

很多公司在招聘都有一條要有幾年的工作應驗,這是現在社會的就業準則,很多公司都希望能招到能馬上勝任工作的人。因此,大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一定要能把理論技能應用到實踐中,一定要參加社會實踐。大學生要圍繞自己的就業目標來參與目標行業或職業的實踐,通過實踐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素質。

6、綜合素質的提升

雖然學習和專業知識很重要,但社會中需要的是複合人才,職業中更是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如果能力太單一,那麼職業發展也會很受限制。所以,大學生還需要掌握其他綜合能力。如掌握一些工具類的技能,如網路、外語、談判等。提高自己在人際交往、溝通協作方面的能力。大學生應該通過幾年的學習,讓自己能真正獨立和成熟起來,能通過在學校中參與處理各種關係,參加各種活動來提升自己的溝通技巧、人際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讓自己具備自信、謙讓、果斷、責任心等美德,以良好的形象進入職場。

而很多的企業在用人方面是很實際的,會綜合考慮一個人學歷和技能。所以,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要把自己的專業技能的提升作為重點來考慮,不斷強化自己專業能力,從而提高就業的含金量。

4、提高社會實踐經驗

很多公司在招聘都有一條要有幾年的工作應驗,這是現在社會的就業準則,很多公司都希望能招到能馬上勝任工作的人。因此,大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一定要能把理論技能應用到實踐中,一定要參加社會實踐。大學生要圍繞自己的就業目標來參與目標行業或職業的實踐,通過實踐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素質。

6、綜合素質的提升

雖然學習和專業知識很重要,但社會中需要的是複合人才,職業中更是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如果能力太單一,那麼職業發展也會很受限制。所以,大學生還需要掌握其他綜合能力。如掌握一些工具類的技能,如網路、外語、談判等。提高自己在人際交往、溝通協作方面的能力。大學生應該通過幾年的學習,讓自己能真正獨立和成熟起來,能通過在學校中參與處理各種關係,參加各種活動來提升自己的溝通技巧、人際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讓自己具備自信、謙讓、果斷、責任心等美德,以良好的形象進入職場。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