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技巧和注意事項,
又快到了大學生找工作的高峰期,
初入社會,
面試公司,
想要進入自己想要的公司與職位,
今天小編教大家面試技巧和注意事項,
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面試技巧和注意事項之簡歷篇
現在網路上的簡歷範本太多了, 自己最初也是稀裡糊塗的, 還記得當時強生未來領袖學院招新的時候(研一上半學期), 簡歷被朋友批的一塌糊塗。 再那之後,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去琢磨各種各樣牛人的簡歷, 之後才算是會寫簡歷的人。
1、簡歷之所以稱為簡歷, 就是一個微縮的經歷描述, 所以那些什麼一厚疊的簡歷範本就趕快丟了吧, 真的沒什麼用的。 一個HR留意一份簡歷的時間通常來說是20秒左右——Hiall專業HR的原話, 所以弄那麼厚一疊, 再整些什麼封面之類的絕對是沒有必要的。 最好的簡歷一張紙足以, 當然, 不排除有很牛的人可以寫到兩張的。
2、要堅決摒棄表格模式的簡歷, 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畢竟不是小學生寫作文了, 而且表格模式的簡歷, 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較易使HR產生疲倦感。
3、注意簡歷上的細節問題, 例如手機號碼的分段(11位的手機號應採用4-3-4或者4-4-3的分段方式, 這樣可以儘量減少HR撥錯號碼的可能性, 要知道:與人方便就是自己方便)和錯別字問題。 面試者都是很優秀的, 所以最後導致你沒有進下一輪或者沒有拿到OFFER的原因, 很可能就是一個錯別字。
4、一般來說, 正面頂頭位置都是寫上自己的簡要資訊, 可以適當用粗體或者黑體標注, 但一切以整體美觀為前提。 這裡說的簡要資訊包括姓名、Email、電話、通信地址, 性別的話, 如果崗位沒有強制要求其實可以不寫。
5、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同學喜歡把籍貫、身高、體重這些東西寫上去, 在寫之前請確定這些資訊能為你帶來加分, 不然的話絕對不要寫。 比方兩個男生去應聘一個sales的職位, 都進入最後了的candidates, 各方面條件都一樣, 可是該崗位只要一個人。 假設兩個人的身高都是170cm, 一個人寫在簡歷上了, 另一個人沒寫, 那麼可能最後留下來的是沒寫的那個——哪個HR面試完了還記得所有面試者的身高的?於是HR理所應當的認為, 沒寫的那個人應該是平均水準的身高, 也就是超過170的身高。
6、應屆生緊接著要寫的就是教育背景問題, 分段注明時間、學校、專業、學位就好, 這點上沒什麼技術難度, 要注意的話還是兩個字:美觀。
7、專業方面可能會涉及一個所學課程的問題。
8、再下面就是簡歷中比較重要的東西, 也是HR目光停留最久的地方:社會經歷和校園活動。 這兩項的相關內容請一定用倒序方式(事實上簡歷裡涉及時間的排序內容都應該是倒序), 除非有你覺得能震懾到HR的很牛X的經歷, 不然請一定用倒敘方式, HR更在乎你最近在做什麼。
9、關於經歷部分的書寫, 很多簡歷都只是簡單的列舉了下, 這樣是遠遠不夠的。 HR希望看到的是, 某項活動中你涉及了哪些方面的工作、舉得了什麼樣的成就。
10、對於簡歷的內容可以適當的誇大,這裡要再次舉同學的那個老例子了。同學的簡歷裡關於他做班長有這樣一段話“組織全班參與戶外素質拓展等活動,最短時間內提升班級凝聚力,獲校學風建設優秀班級”,我當時很奇怪,就問同學說“你到底組織了什麼樣的戶外素質拓展”,同學的回答很簡單:“秋遊啊,你稍微吹下會怎麼樣?”我們在寫簡歷的時候,其實是可以適當誇大的,不過這些誇大不要顯得失實,而且HR問到你相關問題的時候,你要能自圓其說。
11、對於部分經歷很多的同學,建議在投不同公司不同工作崗位的時,候選取不同的經歷來編寫相應的簡歷。比如說你要去面一個sales崗位,就應該著重介紹與自己溝通能力相關的經歷。千萬不要一味的都堆上去,較多的資訊,一來會讓HR覺得你沒有篩選資訊的能力,還讓你多出很多犯錯的可能。另外,簡歷的文字部分也可稍作修改,盡可能符合企業文化。
12、經歷過後就是技能特長部分,這部分大多數人覺得沒有什麼好注意的,其實也還是有點學問的。最簡單的一條就是很多同學現在都習慣在簡歷裡寫上這樣一段話“能夠熟練的使用office系列辦公軟體”,其實細想想,這個話真的很不靠譜。
同學們所想表達的無非是自己會擺弄電腦這個物件,但是在現在這個資訊時代,你身邊的競爭者又有多少不會office的呢?而且“熟練使用”這個詞真的不是隨便用的,單說excel,有多少同學敢說自己熟練使用呢?各種各樣的小竅門、快速鍵乃至宏,熟練二字又談何容易?還是那句話,可以適當的誇出去,但前提是自己能夠收回來。
13、再然後是興趣愛好部分,請一定寫上一個集體項目,例如足球、排球等,哪怕你愛看都OK。如果不愛看,強迫自己看上幾場經典的比賽,以備萬一。對於一些開放性較高的崗位,如銷售、HR等,愛好裡,讀書、看電影這樣的字眼還是不出現比較好,會讓HR覺得你不夠開朗。
14、很多同學喜歡在簡歷最後加一個自我評價,說自己如何如何的好。回過頭來想想,難道大家不覺得這樣有些王婆賣瓜的嫌疑嗎?但是可能又覺得不誇自己說不過去,其實有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比方說想說自己溝通能力好,那可以在前面的經歷裡選一個需要溝通能力的經歷,例如學生會主席,經歷的具體描述裡可以加一條類似“能夠較好的與學生會其他幹部、主觀老師及時溝通各種事件,並妥善處理”的話,這樣的自誇就顯得自然很多。
15、在某次春季招聘的簡歷篩選中,曾經連續看到兩份說自己堅持4年早鍛煉的簡歷,當然如果這個資訊是真實的,對你的印象分加分是很可觀的,但是如果不是真的,請你自己小心點。
16、網申是門學問,看過相應公司的網申經驗再去。親身經歷來講,牛人的網申都沒有過,一個大三的非應屆生網申卻過了。網申的評分系統很混亂,都是卡點給分,六級、學生會任職、實習經驗等等,還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7、切記,簡歷裡的一切內容自己要爛熟於心,涉及任何字的任何一個問題自己都要事先準備好。可以事先找別的同學一起互相面,來找出任何可能的問題。確保資訊真實,對於那些誇大的資訊,自己也要有把握。一旦發現你在說謊,你錄取的幾率就是0。面試是重頭戲,都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麼這部分的最開始一半就是面試禮儀問題。
面試禮儀
1、禮儀問題其實是很重要的。俗話說的好,久病成良醫,HR面的人多了,其實也相當於半個算命瞎子了,見到你的前15秒,基本就已經對你這個人做出了判斷,後面15分鐘的交談基本就是對這個判斷的強化認定。
或者你太優秀了,HR在交談過程中重建對你的判定,但為什麼不在開始的時候就留個好印象呢?別覺得我在危言聳聽,這個是某個高管HR自己說的。
2、著裝方面盡可能的穿正裝,當然部分經濟困難的同學也沒必要強求。總體來講,穿得乾淨整潔就好。如果女生帶了包包,請注意三色原則(全身上下衣物包括包包的顏色不要超過三種),還有取下那些很可愛的飾品。
3、進入面試間之前請先敲門,得到面試官的許可再行進入。
4、主動遞交自己的簡歷,遞交的時候注意兩點:一是雙手遞上,以示尊重;二是注意紙面的朝向,正向對著面試官,而不是正向對著自己。
5、在交談過程中與面試官始終保持eye contact,這樣會顯得你自信很多。
6、面試結束之後不要去詢問面試官自己的面試表現,這樣的行為顯得很不自信,而且會讓面試官為難。
7、霸面的問題,九死一生,自己鄭重考慮好,搞不好會上黑名單的。
8、終面的話,一般記得在面試之後給面試官發封感謝信。
面試過程
1、首先需要說明面試中的幾個法則:
STAR法則:這個是面試中最受HR肯定,也最容易掌握的法則。所謂STAR即situation、target、action、result,就是說你在某個事件程序中,當時的情況如何(S)、你們的目的為何(T)、為達到這個目標你們採取了哪些行動(A)、結果如何(R)。
通常面試官會問這樣的問題“你能不能說說你在大學最成功/失敗的事情”、“你能不能具體的介紹一下你當時參加這個活動的情況”,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就是我們用STAR法則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黃金法則:即二八法則,就是面試過程中,面試官的言語只占20%,80%的是你自己在描述或者回答。
白金法則:引導面試官對你進行提問。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前面提到的,用簡歷引導;另一個就是在你回答某問題的時候故意遺漏一些,細化其他的部分,當面試官追問的時候你再細化的描述遺漏的部分,有點像相聲、小品裡面的抖包袱,這樣可以將問題更多的控制在你掌握的範圍內。
鑽石法則:將面試官提出的問題發過來踢給面試官。這個其實很難把握,還是舉個例子說明吧。
比如面試官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在上級領導意見和客觀事實產生矛盾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其實這種問題本來就沒有什麼固定的答案,你可以先簡單的舉個事例,說你之前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如何如何處理——注意說話的語氣和方式,不要太有偏向性,末了說完了加上這樣一句“可能自己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還稍顯稚嫩,不知道如果是您,遇到這樣的問題是怎麼解決的?我想聽聽您的意見”。
2、以15分鐘一個人計算,一個面試官每天要面大約30人左右,如果你能夠把握面試場合的主動性,讓面試官順著你的思路走,一來自己更有把握,二來面試官也會覺得輕鬆很多。
3、整個面試過程中,儘量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用今年春晚那個臺詞來說就是“你能不能陽光一點?”你的這種陽光也會感染到面試官的。
4、這點裡要提到的是肢體語言的問題。肢體語言其實可以傳遞相當多的信息量,比如你回答某個問題的時候撓了撓頭,面試官可能就覺得其實你對這個問題不是很確定,於是就會追問下去;再比如你回答某個問題的時候,舉起的雙手不自主的握在一起了,這就表明你可能有些焦慮了。
不要以為這些肢體動作的出現是概率論的問題,推薦大家去看下亞倫·皮斯和芭芭拉·皮斯的《身體語言密碼》,看完之後你就會明白這些東西是怎麼回事了,看完之後你大概也就學會怎麼通過面試官的肢體語言來及時回饋自己的回答了。
5、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是面試剛開始時候的自我介紹,可能千篇一律的都是我叫某某某,來自某某某學校,做過某某某事情,這樣的資訊其實很沒有區別性。
要想在若干人裡脫穎而出,就需要足夠的標新立異,但請注意這不是讓你去照抄別人成功的案例。符合自己性格和自己風格的自我介紹才是最成功的,同時,需要說明自己為何適合所應聘的職位。
6、回答問題的時候保持較強的邏輯性,並較少出現口語。這其實是一個較長時間鍛煉的結果,方法的話,借用一峰同學傳授辯論技巧時候介紹的講故事方法。可以找個同伴,每天互相講一個成語故事,要求講述的過程中儘量的生動、儘量的避免“然後”、“那個”等口語化詞語的出現,可以一遍遍的說,後一遍總會說得比前一遍好。長此以往,表達能力就會好很多了。
7、對於一些普遍性的問題,事先準備好,例如傳說中的寶潔八問還有類似最大的缺點、最大的優點、最成功的事情等等。
8、群面的話,表現的有教養、有風度是首要的。要先成人,才能成才。
9、群面過程的一些注意事項:
即使自己不發言也要表現的像在思考、像在專心傾聽;
“有理不在聲高”;
敢於去做領導者,但同時做領導的也會承擔相應的風險(小組任務失敗的話第一個否定的就會是leader);
總結者如果不是自己,記得補充;
記住小組內每一個成員的名字,談及某個觀點的時候能說出是某某某提出了這個觀點。
10、收尾階段,面試官一般會問:“你還有什麼問題想問我們?”這個時候千萬別不問,有啥沒啥的都一定要問兩個問題,一個問題可以涉及技術層面,另一個可以涉及應聘職位的發展問題。
10、對於簡歷的內容可以適當的誇大,這裡要再次舉同學的那個老例子了。同學的簡歷裡關於他做班長有這樣一段話“組織全班參與戶外素質拓展等活動,最短時間內提升班級凝聚力,獲校學風建設優秀班級”,我當時很奇怪,就問同學說“你到底組織了什麼樣的戶外素質拓展”,同學的回答很簡單:“秋遊啊,你稍微吹下會怎麼樣?”我們在寫簡歷的時候,其實是可以適當誇大的,不過這些誇大不要顯得失實,而且HR問到你相關問題的時候,你要能自圓其說。
11、對於部分經歷很多的同學,建議在投不同公司不同工作崗位的時,候選取不同的經歷來編寫相應的簡歷。比如說你要去面一個sales崗位,就應該著重介紹與自己溝通能力相關的經歷。千萬不要一味的都堆上去,較多的資訊,一來會讓HR覺得你沒有篩選資訊的能力,還讓你多出很多犯錯的可能。另外,簡歷的文字部分也可稍作修改,盡可能符合企業文化。
12、經歷過後就是技能特長部分,這部分大多數人覺得沒有什麼好注意的,其實也還是有點學問的。最簡單的一條就是很多同學現在都習慣在簡歷裡寫上這樣一段話“能夠熟練的使用office系列辦公軟體”,其實細想想,這個話真的很不靠譜。
同學們所想表達的無非是自己會擺弄電腦這個物件,但是在現在這個資訊時代,你身邊的競爭者又有多少不會office的呢?而且“熟練使用”這個詞真的不是隨便用的,單說excel,有多少同學敢說自己熟練使用呢?各種各樣的小竅門、快速鍵乃至宏,熟練二字又談何容易?還是那句話,可以適當的誇出去,但前提是自己能夠收回來。
13、再然後是興趣愛好部分,請一定寫上一個集體項目,例如足球、排球等,哪怕你愛看都OK。如果不愛看,強迫自己看上幾場經典的比賽,以備萬一。對於一些開放性較高的崗位,如銷售、HR等,愛好裡,讀書、看電影這樣的字眼還是不出現比較好,會讓HR覺得你不夠開朗。
14、很多同學喜歡在簡歷最後加一個自我評價,說自己如何如何的好。回過頭來想想,難道大家不覺得這樣有些王婆賣瓜的嫌疑嗎?但是可能又覺得不誇自己說不過去,其實有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比方說想說自己溝通能力好,那可以在前面的經歷裡選一個需要溝通能力的經歷,例如學生會主席,經歷的具體描述裡可以加一條類似“能夠較好的與學生會其他幹部、主觀老師及時溝通各種事件,並妥善處理”的話,這樣的自誇就顯得自然很多。
15、在某次春季招聘的簡歷篩選中,曾經連續看到兩份說自己堅持4年早鍛煉的簡歷,當然如果這個資訊是真實的,對你的印象分加分是很可觀的,但是如果不是真的,請你自己小心點。
16、網申是門學問,看過相應公司的網申經驗再去。親身經歷來講,牛人的網申都沒有過,一個大三的非應屆生網申卻過了。網申的評分系統很混亂,都是卡點給分,六級、學生會任職、實習經驗等等,還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7、切記,簡歷裡的一切內容自己要爛熟於心,涉及任何字的任何一個問題自己都要事先準備好。可以事先找別的同學一起互相面,來找出任何可能的問題。確保資訊真實,對於那些誇大的資訊,自己也要有把握。一旦發現你在說謊,你錄取的幾率就是0。面試是重頭戲,都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麼這部分的最開始一半就是面試禮儀問題。
面試禮儀
1、禮儀問題其實是很重要的。俗話說的好,久病成良醫,HR面的人多了,其實也相當於半個算命瞎子了,見到你的前15秒,基本就已經對你這個人做出了判斷,後面15分鐘的交談基本就是對這個判斷的強化認定。
或者你太優秀了,HR在交談過程中重建對你的判定,但為什麼不在開始的時候就留個好印象呢?別覺得我在危言聳聽,這個是某個高管HR自己說的。
2、著裝方面盡可能的穿正裝,當然部分經濟困難的同學也沒必要強求。總體來講,穿得乾淨整潔就好。如果女生帶了包包,請注意三色原則(全身上下衣物包括包包的顏色不要超過三種),還有取下那些很可愛的飾品。
3、進入面試間之前請先敲門,得到面試官的許可再行進入。
4、主動遞交自己的簡歷,遞交的時候注意兩點:一是雙手遞上,以示尊重;二是注意紙面的朝向,正向對著面試官,而不是正向對著自己。
5、在交談過程中與面試官始終保持eye contact,這樣會顯得你自信很多。
6、面試結束之後不要去詢問面試官自己的面試表現,這樣的行為顯得很不自信,而且會讓面試官為難。
7、霸面的問題,九死一生,自己鄭重考慮好,搞不好會上黑名單的。
8、終面的話,一般記得在面試之後給面試官發封感謝信。
面試過程
1、首先需要說明面試中的幾個法則:
STAR法則:這個是面試中最受HR肯定,也最容易掌握的法則。所謂STAR即situation、target、action、result,就是說你在某個事件程序中,當時的情況如何(S)、你們的目的為何(T)、為達到這個目標你們採取了哪些行動(A)、結果如何(R)。
通常面試官會問這樣的問題“你能不能說說你在大學最成功/失敗的事情”、“你能不能具體的介紹一下你當時參加這個活動的情況”,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就是我們用STAR法則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黃金法則:即二八法則,就是面試過程中,面試官的言語只占20%,80%的是你自己在描述或者回答。
白金法則:引導面試官對你進行提問。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前面提到的,用簡歷引導;另一個就是在你回答某問題的時候故意遺漏一些,細化其他的部分,當面試官追問的時候你再細化的描述遺漏的部分,有點像相聲、小品裡面的抖包袱,這樣可以將問題更多的控制在你掌握的範圍內。
鑽石法則:將面試官提出的問題發過來踢給面試官。這個其實很難把握,還是舉個例子說明吧。
比如面試官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在上級領導意見和客觀事實產生矛盾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其實這種問題本來就沒有什麼固定的答案,你可以先簡單的舉個事例,說你之前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如何如何處理——注意說話的語氣和方式,不要太有偏向性,末了說完了加上這樣一句“可能自己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還稍顯稚嫩,不知道如果是您,遇到這樣的問題是怎麼解決的?我想聽聽您的意見”。
2、以15分鐘一個人計算,一個面試官每天要面大約30人左右,如果你能夠把握面試場合的主動性,讓面試官順著你的思路走,一來自己更有把握,二來面試官也會覺得輕鬆很多。
3、整個面試過程中,儘量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用今年春晚那個臺詞來說就是“你能不能陽光一點?”你的這種陽光也會感染到面試官的。
4、這點裡要提到的是肢體語言的問題。肢體語言其實可以傳遞相當多的信息量,比如你回答某個問題的時候撓了撓頭,面試官可能就覺得其實你對這個問題不是很確定,於是就會追問下去;再比如你回答某個問題的時候,舉起的雙手不自主的握在一起了,這就表明你可能有些焦慮了。
不要以為這些肢體動作的出現是概率論的問題,推薦大家去看下亞倫·皮斯和芭芭拉·皮斯的《身體語言密碼》,看完之後你就會明白這些東西是怎麼回事了,看完之後你大概也就學會怎麼通過面試官的肢體語言來及時回饋自己的回答了。
5、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是面試剛開始時候的自我介紹,可能千篇一律的都是我叫某某某,來自某某某學校,做過某某某事情,這樣的資訊其實很沒有區別性。
要想在若干人裡脫穎而出,就需要足夠的標新立異,但請注意這不是讓你去照抄別人成功的案例。符合自己性格和自己風格的自我介紹才是最成功的,同時,需要說明自己為何適合所應聘的職位。
6、回答問題的時候保持較強的邏輯性,並較少出現口語。這其實是一個較長時間鍛煉的結果,方法的話,借用一峰同學傳授辯論技巧時候介紹的講故事方法。可以找個同伴,每天互相講一個成語故事,要求講述的過程中儘量的生動、儘量的避免“然後”、“那個”等口語化詞語的出現,可以一遍遍的說,後一遍總會說得比前一遍好。長此以往,表達能力就會好很多了。
7、對於一些普遍性的問題,事先準備好,例如傳說中的寶潔八問還有類似最大的缺點、最大的優點、最成功的事情等等。
8、群面的話,表現的有教養、有風度是首要的。要先成人,才能成才。
9、群面過程的一些注意事項:
即使自己不發言也要表現的像在思考、像在專心傾聽;
“有理不在聲高”;
敢於去做領導者,但同時做領導的也會承擔相應的風險(小組任務失敗的話第一個否定的就會是leader);
總結者如果不是自己,記得補充;
記住小組內每一個成員的名字,談及某個觀點的時候能說出是某某某提出了這個觀點。
10、收尾階段,面試官一般會問:“你還有什麼問題想問我們?”這個時候千萬別不問,有啥沒啥的都一定要問兩個問題,一個問題可以涉及技術層面,另一個可以涉及應聘職位的發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