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胎盤早剝的概念, 很多孕婦都不熟悉, 然而從字面上看也知道並非什麼好事。 胎盤早剝對孕嬰二人影響都非常大, 處理不及時會危及生命安全。 那麼, 導致胎盤早剝的原因可能是哪些呢?
胎盤早剝確切的原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 可能與下述因素有關。
1.孕婦血管病變
孕婦患嚴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慢性高血壓、慢性腎臟疾病或全身血管病變時, 胎盤早剝的發生率增高。 妊娠合併上述疾病時, 底蛻膜螺旋小動脈痙攣或硬化, 引起遠端毛細血管變性壞死甚至破裂出血, 血液流至底蛻膜層與胎盤之間形成胎盤後血腫,
2.機械性因素
外傷尤其是腹部直接受到撞擊或擠壓;臍帶過短等與胎盤早剝發生有關。 有胎盤早剝史的孕婦再次發生胎盤早剝的危險性比無胎盤早剝史者高10倍。
胎盤早剝起病急、發展快, 很難做好預防, 只能爭取儘快處理。 按時做產前檢查產前檢查可及早發現異常。 如果出現胎盤早剝, 通過超聲波檢查和分娩監視裝置就可早期發現, 儘快採取相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