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專家門診遇到一位41歲的白領女性, 因肢體發麻、出冷汗、全身無力、噁心等, 曾叫急救車分別到兩家大醫院檢查, 均未明確診斷。 來我院求專家會診。 我給予她全面身體檢查、心電圖、B超等, 也未見異常。 最後做腦部CT發現腔隙性腦梗塞, 住院治療。 她不理解的問:“主任, 我見到的腦梗塞病人都十分嚴重, 可我為什麼還能說話、走路呢?”
腔隙性腦梗塞是腦梗塞的一種特殊類型。 梗塞的腦血管不是腦子裡的大、中血管, 而是在腦深部的微小動脈發生了閉塞, 從而引起腦組織缺血性軟化病變;壞死的腦組織被巨噬細胞吞噬,
所以, 一旦確診為腔隙性腦梗塞, 要克服二個誤區:無所謂, 從不診治;或者極端恐懼, 不知所措。 應正確認識到, 腔隙性腦梗塞是腦梗塞的一種特殊類型, 它是在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基礎上所形成。 國外報導90%的高血壓可出現腔隙性腦梗塞, 而國內報導為50%。 一旦發生了腔隙性腦梗塞, 要尋找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進行血糖、血脂、血壓等全面檢查。 如果確定為腔隙性腦梗塞, 就應積極治療, 控制病情發展。 對引起腔隙性腦梗塞的原發疾病,
腔隙性腦梗塞一般預後良好, 多數患者可在1周或數周治療後好轉或痊癒, 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