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白線疝發病的原因是什麼?

白線疝在上腹部常見, 故又稱為上腹部疝, 臍下罕見, 其發病的原因有:

(1)腹白線從劍突延伸至恥骨聯合, 白線在臍上薄而寬, 而臍下窄而厚, 甚至臍下兩側腹直肌融合, 難以分清白線。

(2)臍部緻密的纖維環的影響, 白線撕裂很難突破臍部。

白線疝在人群中發病率為0.5%~3.0%, 男性較女性多見, 男女發病率約3:1, 以20~50歲年齡多見, 約20%患者有多處筋膜缺損存在, 即多發性白線疝。

一般認為先天性白線疝罕見, 主要見於嬰幼兒, 出生時即發病;成人白線疝的發生多是由於先天性因素加上後天腹內壓增高因素引起。 先天性白線疝的發生可能與腹壁白線融合不全有關,

疝的發生部位與成人常見的白線疝發病部位基本相同。 成人白線疝的發生除了也與腹壁的先天性發育不全有關外, 主要與前腹壁腱膜受到過分牽拉有關。 當腹部膨脹時, 白線須同時伸長和展寬, 造成纖維撕裂或牽拉使纖維間隙增大從而形成白線疝, 長期從事體力勞動、創傷、妊娠、肥胖、大量腹水等均可成為白線疝發生的誘因。 當膈肌和上腹部發生不協調的、強有力的同時收縮, 如劇烈咳嗽或屏氣時, 由於向上牽拉膈肌和向側面牽拉腱狀交叉產生的力量在劍突與臍之間的中點最大, 故此處為白線疝最常見發生的部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