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餓療法可保護腎功能
慢性腎衰患者強調優質低蛋白飲食的同時, 還須保證足夠熱量的供給, 即保證機體有足夠的能量供應, 減少內源性蛋白質的分解, 從而減輕氮質血症。 人們一般以糖作為熱量供應的重要來源, 大多數慢性腎衰病人每日主食應控制在250-300克以下, 儘量選用澱粉、澄面、藕粉、甘薯、蜂蜜、白糖、植物油代替部分主食加大米、麵粉等。 在臨床上由於對慢性腎衰病人飲食的過分強調, 以及病人對動物蛋白的誤解, 以至部分病人採取所謂“饑餓療法”。
由於主食和動物蛋白質受到過分限制,
多喝“骨頭湯”能補鈣強身
李先生患慢性腎衰已兩年多, 經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 病情穩定, 血肌酐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準。 李先生的太太聽說常喝骨頭湯能補鈣強身, 對於慢性腎衰病人的低鈣有好處, 於是隔三差五就買些排骨熬湯給李先生喝。 最近李先生到醫院一檢查, 不但低鈣未能糾正, 而且血肌酐還有所上升, 腎功能損害有所加重。 原來慢性腎衰患者多伴有鈣、磷代謝失調,
素食可減輕腎臟負擔
慢性腎衰患者由於腎臟代謝能力下降, 體內主要毒素加尿素、肌酐等在體內積聚, 造成對身體的損害。 而這些毒素均為蛋白質的代謝產物, 因此慢性腎衰病人應強調優質蛋白飲食。 可有的病人因此長期素食, 害怕吃動物蛋白, 認為素食不含蛋白質。 實際上這是對食物蛋白質的誤解。 食物蛋白質來自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兩方面。 雖然大多數植物蛋白質含量較動物蛋白質含量低, 但日常主食如大米、麵粉的蛋白質含量在8%-9%, 豆類及豆製品的蛋白質含量可達20%以上, 同時植物性蛋白含非必需氨基酸大於50%, 含必需氨基酸少, 且含鉀高, 因此不適合慢性腎衰病人。 因此, 慢性腎衰病人宜適量進食含必需氨基酸高的動物性蛋白質,
不吃鹽少飲水
王先生一年前被診斷為慢性腎衰, 雙下肢輕度浮腫、尿量較少。 由於害怕吃鹽、飲水會加重症狀, 半年來堅持不吃鹽少飲水, 結果反而出現肌肉痙攣, 困乏無力等症狀, 病情越來越重。 到醫院一檢查, 發現有低鈉血症, 經對症治療, 症狀改善。 水腫是腎病的常見症狀,
慢性腎衰患者的飲食療法大有學問,關鍵是在許可的範圍內適當地選用儀器以減輕腎臟負擔,保護腎功能,堅持優質低蛋白飲食,低磷、低鹽、高熱量。掌握“吃”的學問,讓幸福重新光臨你和你的家庭!
慢性腎衰患者的飲食療法大有學問,關鍵是在許可的範圍內適當地選用儀器以減輕腎臟負擔,保護腎功能,堅持優質低蛋白飲食,低磷、低鹽、高熱量。掌握“吃”的學問,讓幸福重新光臨你和你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