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氣溫開始上升, 乍暖還寒不穩定, 氣候也較乾燥。 由於小兒呼吸道的抵抗力差, 感冒患兒春天明顯增多。 還有一部分兒童會莫名其妙地出現一些嘔吐、不想吃東西等症狀。 很多父母還以為孩子是患了胃腸道方面的疾病, 其實不然, 仔細一查, 原來孩子患的是咽喉炎。
小兒咽喉炎的特點
小兒咽喉炎有什麼特點呢?專家指出, 小兒咽喉深處上方有鐘乳石般倒垂著的東西, 舌頭兩側有許多小水泡, 水泡破裂後變成米粒大小的紅點, 高熱持續1-4、5天后下降, 病自愈。
正因為幼兒喉腔小, 粘膜下組織疏鬆,
小兒咽喉炎時, 家長應及時帶患兒就醫, 按時合理用藥, 並特別注意護理。 要給患兒多喝白開水, 飲食要清淡, 勤用淡鹽水漱口, 保證充足睡眠, 減少活動, 室內的空氣要清新、濕潤, 並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 防止由咽炎引起鼻、喉、氣管、肺、耳等併發感染。 在西藥的治療同時, 配合按摩手法有助於咽喉炎的恢復。
小兒咽喉炎的按摩手法
1.常用手法
(1)患兒坐位或仰臥, 家長以拇、食二指指腹按揉喉結旁1寸處, 自上向下反復操作1~3分鐘。
(2)以拇指掐揉廉泉穴1分鐘, 同時囑患兒做吞咽動作。
(3)患兒坐位或俯臥, 家長以一手扶其前額, 用另一手拇、食指點揉風池穴1分鐘,
(4)點按少商、尺澤穴10~15秒。
穴位定位及功效圖解:
廉泉穴
取穴方法:廉泉穴位於人體的頸部, 當前正中線上, 結喉上方, 舌骨上緣凹陷處。
主治疾病:舌下腫痛, 舌根急縮, 舌縱涎出, 舌強, 中風失語, 舌幹口燥, 口舌生瘡, 暴喑, 喉痹, 聾啞, 咳嗽, 哮喘, 消渴, 食不下。
風池穴
取穴方法:定位此穴道的時候應該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俯臥、俯伏的取穴姿勢, 以方便施者準確取穴並能順利實施相應的按摩手法。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 後頭骨下, 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 相當於耳垂齊平。 (或當枕骨之下, 與風府穴相平, 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即是。 )
主治疾病:風池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大椎穴
取穴方法:取穴時正坐低頭, 大椎穴位于頸部下端, 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若突起骨不太明顯, 讓患者活動頸部, 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 約與肩平齊。
主治疾病:大椎穴的主治疾病為:幼兒體質虛弱、哮喘、頸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少商穴
取穴方法:該穴位於人體的手拇指末節橈側, 距指甲角0.1寸。
主治疾病:咽喉腫痛, 咳嗽, 鼻出血, 發熱, 昏迷, 癲狂。
尺澤穴
取穴方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仰掌並微曲肘的取穴姿勢, 尺澤穴位於手臂肘部, 取穴時先將手臂上舉, 在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腱, 腱的外側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橫紋中,
主治疾病:
尺澤穴的主治疾病為:喉嚨疼痛、感冒、哮喘、肘部疼痛、手臂疼痛、心悸等。 該穴為人體手太陰肺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生活調理
(1)保持口腔衛生,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晨起、食後和臨睡前要刷牙漱口, 睡前不要吃糖果、糕點和甜飲料。
(2)避免粉塵、煙霧及有害氣體的刺激。
(3)鍛煉身體, 增強抵抗力, 防止傷風感冒。
(4)多涕兒童, 要保持鼻腔通暢, 凡有病變導致鼻涕後流或鼻腔堵塞者, 均應積極治療。
(5)飲食宜清淡, 忌食辛辣之物。 適當多吃梨、生蘿蔔、話梅等水果, 以增強利咽作用。
(6)按摩治療的同時, 可配用中成藥如珠黃散、冰硼散等外用。
除此之外, 還可以選用中藥含片健民咽喉片, 該藥可明顯增加唾液分泌量, 改善微循環, 對急性炎症的滲出和水腫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且口感好, 服用方便, 易於被患兒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