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肛腸科>正文

直腸脫垂的日常護理我們該怎麼做

概述

肛管、直腸和乙狀結腸向下移位稱為肛管直腸脫垂(脫肛)。 假如只是粘膜下脫的臨床上稱不完全直腸脫垂(脫肛);直腸全層下脫稱完全直腸脫垂(脫肛)。 脫垂部分於直腸內即內脫垂, 肛門外者為外脫垂。 直腸脫垂(脫肛)多見於年老體弱者。

病因

病因有病後營養不良, 坐骨直腸窩內脂肪減少, 支持作用下降。 如便秘、腹瀉及長期咳嗽、腹內壓增加致使腸粘膜下脫。 此外, 3期內痔, 直腸息肉及腫瘤引起粘膜下脫。 慢性便秘, 腸疾病及精神原因, 長期用力, 腹內壓力過度升高致直腸尾骨和肛提及其韌帶萎縮鬆弛、肛提肌裂孔擴大,

盆內臟器經裂孔脫出造成直腸脫垂(脫肛)。 重者因肛提肌性能不良, 而致括約肌, 直腸容積減少可造成病人的肛門失禁。

症狀

直腸脫垂(脫肛)的症狀有初起常有便秘、排便無規律, 總感覺直腸滿脹和排便不淨。 在排便的時候有腫物脫出, 但可自行縮回。 時間較久的行走及用力都能脫出, 常需要送回。 由於經常脫出而排出粘液污染內褲。 腸粘膜受損傷發生潰瘍時還可引起出血和腹瀉。 肛門和直腸感覺較遲鈍。 肛門以上內脫垂症狀常無變化, 主要是在排便後感覺未完全排空, 總用力才有排空感。 脫垂在直腸內反復下降和回縮, 引起粘膜充血水腫, 常由肛門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 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墜脹、拖拽,

會陰部及股後部鈍痛等。

治療

治療肛管直腸脫垂(脫肛)疾病治療方法較多, 但是創傷最小, 痛苦最小, 風險最小的方法, 當屬“安氏注射療法”。 此種治療方法不對人體造成任何創傷, 將藥物注射到脫垂的直腸內外, 依靠藥物引起的無菌性炎症, 產生的粘連固定作用, 使滑動脫垂的直腸重新固定到原來的位置。 已將此方法作為常規的治療方法, 僅需住院3--5天即可徹底治癒。

專家提醒患者在發現自身疾病和治療的同時, 大家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情, 不要有太多的心裡負擔, 盡力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才是維護健康之本。 最後, 祝願大家闊別病痛, 平安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